彭孙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秋思》。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缚帘: 将帘子绑起来,以增加其遮挡效果。 2. 不胜秋思远: 难以抑制对远方秋天思念的情感。 3. 隔月挂疏帘: 在月光下,用稀疏的帘子隔断了外界的月光。 4. 暗较梧阴薄: 暗中比较着梧桐树的影子是否更显得幽暗。 5. 时来花影添: 有时阳光透过枝叶,给花朵增添了影子。 6. 波文空入画:
注释: 1. 楞高丽寺:楞高丽寺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2. 至此曰已暝: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意味着已经到了晚上。 3. 深红绕寺门:深红色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这里形容寺门被浓郁的红色包围,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 4. 避人山耐僻:在偏僻的地方可以避开人们的耳目,寻找心灵的宁静。 5. 无佛虎称尊:佛教中的“虎”,通常象征着勇猛、威严
永明寿禅师塔的首级 其二 幽静的山涧已经走了,只剩下一座青松镇守。 鸟儿在树间飞翔,发出清脆的叫声。 水面清澈透明,倒映着天空的景色。 曹溪宗派流传下来,崖壁上的泉水如珠子一般流淌。 赏析:这首诗是描述永明寿禅师塔首级的诗,描绘了塔首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塔首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首句“幽涧经行尽,惟山镇曰青”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山涧中的景象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越中逢王介人: “越中”指的是古代的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王介人”可能是对某人的称呼或尊称。这里的“逢”,意味着相遇。全句意思是在越州(现绍兴)遇到了名叫王介的人。 2. 湖海怜君意: “湖海”比喻广阔的水域,常用来象征胸怀广阔、志向远大。“怜”有爱惜、关心之意。整句表达了对王介人的深切关怀和理解,认为他心怀宽广,志向高远。 3. 相逢若故知:
永明寿禅师塔塔首其一 石壁藏真蜕,苍藤缚古绳。 髑髅能指月,鬼火见抟灯。 涧道孤花发,山泉六月冰。 坐深忘万物,夕鸟过西陵。 注释: ①石壁:石崖。真蜕:真身的形骸。 ②苍藤:青翠的藤萝。缚:缠绕。 ③髑髅(dúlóu):人的头骨。指月:用月光来比喻髑髅的形状。 ④鬼火:传说中无端的火光,这里比喻飘忽不定的光点。抟(tuán)灯:用手捧住灯笼。 ⑤涧道:山间的溪沟。孤花:一朵孤零零的花。 ⑥山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解答该种题型时,需要考生准确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时,要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残夜》一诗的意境。“残夜”即残灯下,点出时间是夜晚。开头两句写残夜,但不说月亮,而是说明月不须照,用“清光愁处生”来衬托月光之暗,写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清光愁处生”,一个“愁”字,把月色写得更加昏暗不明
【注释】 耽:沉溺。 隹辰:佳日,好日子。 清响:清脆的响声。 遥心:遥远的心思。 旅寄:寄居他乡。 凄切:悲伤、悲凉的样子。 霜鸿:指大雁。鸿,指大雁。 【赏析】 重阳后微雨 重阳节过后,天降小雨。 天意耽萧寂,隹辰必雨中。 天有高远的志向,所以喜欢寂静;佳辰吉日必定是下雨之时。 登高敛馀兴,携屐待诸公。 登高以消解余下之兴致,带着鞋子等候各位朋友的到来。 清响归寒竹,遥心乱夜虫。
注释: 客思消愁望,凭高惜岁华。客居他乡,思念家乡,登高望远,感叹时光易逝。 暮潮腥海月,昏树沸城鸦。傍晚时分,大海的潮水与月亮交融在一起,树木在昏黄的月光下显得异常热闹,城市中的乌鸦叫声此起彼伏。 屐齿扶危磴,山身卧浅沙。我的鞋子踩着危险陡峭的山路,而山体却平躺在柔软的沙滩上。 雨馀苔路滑,憩石刺㟏岈(xiāo)。雨后的路很滑,我停下来歇息时,石头上的苔藓让我不小心被扎了脚。 赏析:
【注释】 蕺山:又名“越州山”,在浙江省绍兴市。 夕阳移晚眺 :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我站在山顶远望。 小径俯人烟 :一条小路俯视着人烟。 地瘦无佳石 :土地贫瘠,没有好石头。 山寒减夜泉 :山上的泉水因寒冷而减少。 乱云江气白,霁雪鸟音鲜 :天空中飘浮的云层像白色的雾气,雪后天晴,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 明灭怀中箑,题诗忆昔贤 :诗人在心中挥笔题下诗句,回忆过去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
见白发 高阁西风外,茫茫动远情。 倦游惊物候,乱杵闭山城。 病起黄花后,愁先白发生。 吾将老行药,明日掩柴荆。 译文: 在高高的楼阁中,我看着西风吹过,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和感慨。我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感到有些不安。 我担心我的身体状况已经恶化,因为长时间的旅行让我感到疲惫不堪。而且,我还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老年,这让我更加忧心忡忡。 我决定开始寻找一些可以治愈我的疾病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