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不须照,清光愁处生。
残灯摇雨坠,危叶俯人鸣。
一病悲秋老,群书待晚成。
萧条无限意,一一断鸿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解答该种题型时,需要考生准确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时,要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残夜》一诗的意境。“残夜”即残灯下,点出时间是夜晚。开头两句写残夜,但不说月亮,而是说明月不须照,用“清光愁处生”来衬托月光之暗,写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清光愁处生”,一个“愁”字,把月色写得更加昏暗不明。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残灯摇雨坠,危叶俯人鸣”,这两句写残灯和落叶。“摇”、“坠”两词极传神地描摹出秋雨打在残灯上的动荡感。“危叶俯人鸣”中的“俯”字,写出了落叶的低姿态,写出了秋天的特征。

【答案】

译文:

残灯摇曳着细雨,落下的雨珠落在灯上,发出滴滴声响。

枯黄的叶子低垂着,仿佛在向人诉说着秋日的悲凉。

我一病就感到岁月已逝,衰老了;

读书等待的晚景已成空。

萧条的景色无限凄凉之意,

一片片大雁南飞的声音不断传来。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残夜景象。首句“明月不须照”,既写出了残夜的特点,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接着,“清光愁处生”,将明亮的月光写得黯然无光,写出了自己因秋光黯淡而产生的愁苦心情。“残灯摇雨坠,危叶俯人鸣”两句,通过“摇”“坠”“俯”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中的景象。最后,以“一病悲秋老,群书待晚成”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迈体衰,功业未成的感慨。结尾处,“萧条无限意,一一断鸿声”描绘出萧瑟的秋意和孤雁哀鸣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