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江岭杂诗自豫章上虔南十首》是明朝彭孙贻的一首五言律诗,其七为其中之一。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万树溪声里,孤蓬木叶初。 注释:在万棵树林中听到溪水的声音,孤零零的蓬草开始飘落树叶。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万树丛中的溪水声和孤蓬木叶的飘落,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 山根闲立鹭,石子碍游鱼。 注释:山根旁有鹭鸟悠闲地站立,石头阻碍了游鱼的自由。
这首诗是作者在宿净严庵时,向磐石上人请教诗歌创作的经验而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东海关山客”,指的是自己作为东关的客人,来到西窗下的净严庵。 “东关”可能是指作者所在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对某个地方的代称。 “关山”通常用来形容险峻的山岭或者关卡,这里可能是借用了“山”字来表达自己身处艰难环境之中。 “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旅人、游子,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求索的心情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滩行逢落日,险绝怕登天。 - 关键词: 滩行、落日、险绝、怕登天 - 译文: 在江边行走时,偶遇落日,景色虽美但令人畏惧。这里的“险绝”形容地势的险峻和危险,而“怕登天”则表达了对高处的恐惧。 2. 舟子惊抛䌫,山童裸刺船。 - 关键词: 舟子、惊抛䌫、山童、裸刺船 - 译文: 船夫因害怕而急忙抛出救生设备(䌫),山中的童子赤裸上身,用刀刺船。 - 分析:
江岭杂诗自豫章上虔南十首其九 【注释】:江岭:指江西。赣县(今江西于都)一带的山岭。杂诗:即“五绝”一类的诗。 【译文】:在江西赣县一带的小山村,在天边孤零零地横着一道断续的残垣;月色朦胧中,杵声断续地响着,仿佛还在捣衣洗衣。战后荒凉冷落,人烟稀少;秋天的夜晚,寒气逼人。虎豹等猛兽还暂住在这里,乌鸦喜鹊暂时也相安无事。令人愁苦的是,这凄凉的荒村,成了招魂之地;现在回到故乡
【注释】 宿净严庵示磐石上人:宿在净严庵,对磐石上人说。 其一:这是第一首诗。 荒榛深径里,镇日掩松关。 昼静鸦啼缓,人稀草色闲。 种兰分绮石,登阁见青山。 莫讶归来晚,前村乞食还。 注释: ①荒榛(zhēn):长满杂草的树丛。 ②镇日:整天。 ③种兰:指种花。 ④绮石:色彩斑斓的石头。 ⑤登阁:登上高楼。 赏析: 《宿净严庵示磐石上人》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四句,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清新
【注释】 倚棹临烟水:靠在船桨上,面对着烟雾迷蒙的江面。倚:凭靠、倚靠。棹:船桨。 衡门对晚晴:衡门是指横木做门框的门。晚晴:晚晴,即傍晚晴朗的天空。 饭牛霜正下:指天刚亮的时候,农民们正在给牛喂草,霜花刚刚凝结。 舂杵月初生:指农历每月初一,太阳刚刚升起时,人们用春米用的杵开始舂捣谷物,月亮还未升起,所以月色朦胧。一说指农历每月初一,月亮还没有升到中天,太阳刚升起时
雾 苦雾荒城白,秋山十里阴。 戎戎江市暗,翳翳竹堂深。 霁色低林景,晨光积鸟音。 天涯有羁客,愁绝捣衣砧。 译文: 雾气笼罩着荒凉的古城,一片白色的雾霭;秋天的山峦被一层淡淡的阴影所覆盖。 江边的市场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而竹屋则显得幽深莫测。 天边初晴的阳光透过林荫投射下来,鸟儿的鸣叫声也渐渐增多。 在这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思念故乡的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忧愁,以至于连捣衣砧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赏析
【赏析】 此诗是作者自豫章(今江西南昌)南行至虔州途中,因怀念友人而作。首联写景,以溪路孤舟,江流回环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颔联用盘古开天辟地、草没郁孤台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缅怀之情;颈联写诗人在山中题诗留念,山君啸泽来访,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三年来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深沉。 【注释】 1. 江岭:指江西省赣江和修水一带。杂诗:即五言排律诗。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边日出景色的诗。首联“吴城十里雾,破暝出林梢”,写江边的景色;颔联“水气星辰湿,江光日月交”,写江面的景色;颈联“舟昏鸡失曙,树暗鹊翻巢”,写船上和树上的景象;尾联“渐觉渔村近,炊烟起白茅”,写渔民生活。 译文: 吴城郊外十里雾霭笼罩着,太阳刚出来从树林的顶端露出来。 江水气蒸腾使星辰都变得潮湿了,江面上的阳光与月亮相互交织。 渔船上的人们迷糊不清,鸡儿也打起了瞌睡
【注释】宿净严庵:在浙江杭州灵隐寺。示磐石上人:给磐石上的和尚看,即指给和尚作诗。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住净严庵期间。诗人与和尚宿在一起,同吃一顿饭,共坐一会儿。他看到和尚的举止,就写下这首五言绝句赠给他们。全诗以“宿”字统摄全篇。 “经行随老衲,深坐隐寒灰。”首两句是写与老衲同宿,同食,同坐的情景。 “僧出茶烟冷,花残佛院开。”第三、四句是写僧人出去打水,留下空座,花落了,佛院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