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端木子:即孔子,名丘,字仲尼。越祠:春秋时吴国在今浙江绍兴南有越王勾践祠。俎豆:祭祀的礼器。湖山:指越中风光。千秋:千年。鲁士:指孔子弟子冉求(字子路),曾为鲁国大夫。说吴年:指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曾为吴地官员。香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雕胡:香草。荪撩:指水藻。诸生:指孔子弟子。谁诵习:指谁读《越绝书》。越绝:《越绝书》是战国时期越国人稽孔所作,记载了越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回龙亭 回合青冥上,到门还几重。但闻秋涧雨,不辨午时钟。幽壑眠苍麂,飞泉绕白龙。此中堪枕石,莫复再携筇。 注释:青冥:天空。重:重叠、层层。涧雨:山间小溪的细流,也指涧中的小雨声。筇(qiong):竹制的拐杖。 赏析: 《回龙亭》是唐代诗人郑遨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回龙亭的描绘,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秀美的自然景色图。首联“回合青冥上,到门还几重。”写回龙亭位于高高的山顶上
【注释】 1. 独游天池庵:独来独往地游玩天池庵。 2. 寂寂:静悄悄的;空荡荡的。 3. 禅扉:佛寺的门窗。 4. 虎溪:山名,位于江西上饶县境内。 5. 水碓:水力驱动的石碓,用于舂米,即水碓。 6. 㫪泉脉:指泉水流动的脉络。 7. 瀹茗杯:沏茶用的杯子。 8. 野云:指飘浮在天空中变幻无常的白云。 9.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独自前往天池庵游玩的情景
注释: - 松竹深亏蔽,禅关昼掩扉。 - 松竹深处被遮掩,佛门寺院的门白天关闭。 - 山寒增布被,霜重湿荷衣。 - 山中寒冷增加了被子,霜重使得衣服都湿了。 - 晴雨禽言验,樵苏虎迹非。 - 晴天雨天鸟儿的叫声都能验证,樵夫和猎人的脚印不是老虎所留下的。 - 故林黄菊好,应待主人归。 - 故乡的树林中黄菊开得正好,应该等待主人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隐居生活之诗。首句“松竹深亏蔽”
【解析】 三宜和尚,名无为,唐代高僧。栖霞寺在今南京栖霞山,为南朝梁武帝所建,是江南佛教名刹之一。曹洞宗由临济宗的杨歧派一脉相传发展而来,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家。水际人天涌,指湖水与天空相交融;云根楼阁重,指山峰耸入云霄,如楼阁一般。“松风吹梵细”中“梵”,意为佛教经文,“细”即细微,“梵”与“细”连用,指佛经的微妙深奥。“山翠滴衣浓”中“翠”指青山,“衣浓”指衣服被山色浸染得浓绿
三聚亭 啼鸟不到处,空亭无一喧。 路岐松际判,日晷竹阴昏。 青草有人径,白云为我门。 坐深闻见静,飞叶积高原。 译文: 在没有鸟儿啼鸣的地方,只有空旷的凉亭,没有一丝嘈杂之声。 路上的小路旁长满了松树,阳光从竹子的缝隙中洒下,形成一片昏暗。 青草地上有一条小径,白云像一道门扉。 坐在亭子里,深深沉浸在寂静之中,树叶纷纷落下堆积在高高的原野上。 注释: - 啼鸟不到处:没有鸟儿啼鸣的地方。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在茅亭中俯视幽涧,独坐冥思,忘情于山水之中。后两句写诗人在茅亭中冥思,已忘却了尘世的一切,更不想去洗心涤虑。“何当”即何曾,意思是何时能够。“人籁”指自然声音。末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的图画:水光与天色交融,水声和人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到静谧而和谐。想枕着溪流躺下,隐隐约约地听到梵音,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 译文:茅草小亭俯临幽深的山涧
惠山泉上次姚少师荣公壁间韵二首 其一 第一部分(诗句) 石磴云泉合,山风绀殿开。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释: “石磴”指的是用石头铺成的路。“云泉”指山间流动的水气如同云雾一般。“合”表示汇聚、结合。“山风”指山上吹来的风。“绀殿”指颜色深红如玉的殿堂。“开”是形容宫殿或大门的开启。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景象。石磴和云泉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 【注释】伏虎:古时以猛虎为神,称其伏于山林之中。亭:古代供休憩、观景之用的建筑物。名僧:有名气的和尚。2. 【译文】空荡而无人的老虎山亭子,有名的和尚在这里出没。 3. 【译文】和尚放生水族,保护着山上的山君,也就是护法神灵。4. 【译文】斑驳的苔藓石上长满了青苔,霜天里偶尔可以听到山君(山神)的啸声。5. 【译文】偶然来到这个久未有人停留的地方,风叶纷飞,落叶纷纷。6.
【注释】 1. 虎跑泉: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的一处名泉,因其地多虎迹而得名。 2. 荒刹:荒凉的寺庙。 3. 炼魔松院:指炼魔禅寺,位于虎跑泉旁的一座古庙。 4. 担水月明归:指僧人夜晚挑水时月光照亮回家的道路。 5. 林岚:山林云雾。 6. 苔矶:长满苔藓的石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虎跑泉水面图。诗人以“炼魔松院冷”开篇,描绘出炼魔寺的冷清景象。接着,“鸟雀喧成集,林岚净染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