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湖山在,千秋景昔贤。
驱车存鲁士,结驷说吴年。
香鬯雕胡入,荪撩水藻前。
诸生谁诵习,越绝有残编。
【注释】
端木子:即孔子,名丘,字仲尼。越祠:春秋时吴国在今浙江绍兴南有越王勾践祠。俎豆:祭祀的礼器。湖山:指越中风光。千秋:千年。鲁士:指孔子弟子冉求(字子路),曾为鲁国大夫。说吴年:指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曾为吴地官员。香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雕胡:香草。荪撩:指水藻。诸生:指孔子弟子。谁诵习:指谁读《越绝书》。越绝:《越绝书》是战国时期越国人稽孔所作,记载了越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越绝书》原为七卷,后失佚四卷,现存五卷,共三十篇。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
【译文】
俎豆和香酒祭奠着越国的山川,千年的景色如同昔日贤人一样。
驾车前往鲁国纪念孔子,乘坐马车前往吴地纪念孔子的门徒。
把芳香的香酒献给孔子,把香草洒在水的藻前。
孔子的那些学生谁能诵读《越绝书》,越绝书中残存的部分还有所保存。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孔子庙堂的壁画,画面上绘有“俎豆”和“香酒”,并有“鲁士”、“说吴年”的画像。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这庙堂里的祭祀用品与祭礼都是对越中山水的怀念,而对先贤孔子的追思之情也像这些祭祀用品一样长存不衰。“千秋景昔贤”就是这个意思。“千秋”是表示时间的长久;“景昔贤”则是指孔子生前的景况,也就是他当年在越中的风采。这里所说的“贤”,不仅包括孔子本人,而且包括孔子的弟子们。他们都是越中的英雄人物,所以称之“贤”。从“驱车”“结驷”来看,画中的这些人都身着华丽的服装,是贵族显宦。他们之所以要来此祭祀孔子,是因为孔子曾为他们讲过学,传授过经术,使他们受益匪浅。因此,他们对孔子非常崇敬,愿意不远万里,来越祠祭拜,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香鬯雕胡入,荪撩水藻前”写画中的人物。这里的“香鬯”和“香酒”是同义的复词,指的是用各种香料酿制的美酒。“雕胡”是一种香草。“荪撩”则是将香草放在水藻前面的动作描写。这两句诗既点出了画中的人物,又写出了他们的仪仗和服饰,使画面上的景物更加鲜明生动。
第四句“诸生谁诵习,越绝有残编”,是说画中有孔子的学生在学习《越绝书》的情景。“谁诵习”是对《越绝书》内容的学习状况提出疑问,意思是说,现在还有谁能背诵它的内容呢?“越绝有残编”则是指这幅画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说现在还有《越绝书》的残篇留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现在的人们还知道越中的故事吗?那些曾经读过《越绝书》的人到哪里去了呢?
最后一句“谁诵习”,是诗人自己发出的感叹。他认为,现在能学习《越绝书》的已经不多了,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含蓄隽永,语言简练,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