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金庭:指天台山。木天:形容山的雄伟壮丽。客:客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谢朝荣:辞官归隐。玄麈:指道家的麈尾,一种象征高士风度的器物。赤城: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云霞石梁断:形容景色之美。翰林:指翰林学士或翰林院学士等。万岁藤:指传说中的长寿藤。相寻:寻找。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天台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白鸟清流上,人传烈女祠。:这句描述了在清流边上,有一座名为白鸟的烈士祠。 - 菰蒲夹洲渚,江海断天垂:这句话描绘了江边的菰蒲植物和洲渚之间的景象,以及江海的辽阔。 - 屈戍交疏殿,幸夷结桂旗:这里提到了屈戍和桂旗,可能是古代的守卫建筑或者军队的标志。 - 蘋香动雷雨,山鬼恍然疑:这句话描述了因为蘋花(一种水生植物)散发出香味,引发了雷雨
紫牡丹其一 魏氏名家占上栏,胭脂凝袖倚琅玕。 蒲桃锦幄香徐卷,紫海春波夜不寒。 似共洛妃乘雾下,恰宜飞燕避风看。 檀槽试近花前拨,撩乱韶光顾曲难。 注释: 紫牡丹其一:这是一首赞美紫牡丹的诗。 紫牡丹其一:第一首。 魏氏:指唐代诗人白居易。 名家占上栏(“栏”同“阑”):名贵花卉常栽植在庭院中,这里说紫牡丹独占了庭院中的最显眼处。 胭脂凝袖倚琅玕(láng gān):形容女子打扮艳丽,娇艳如红花
《牡丹四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句解析: - 画槛阴浓彩羃新,雕楹娇艳有馀春:描绘了一幅画中的栏杆被浓郁的色彩所覆盖,雕梁画栋中透露出春天的娇艳和生机。这里的“画槛”指的是精美的画框,而“阴浓”则形容色彩浓厚。 - 朱楼绮结依仙掌,锦幄风多避舞尘:描述了一座装饰华丽的朱红色楼房如同仙女的手掌般美丽,其周围布满了锦绣帷帐,风中充满了舞动时扬起的尘土
【注释】南国:指南方。残春:末春,即暮春时节。杪:末梢。东风:春风和煦。月晦:阴历月底。小尽:花开尽了。气变:气象变化。盈虚:满与缺。雨拔:雨水打落(竹笋)。山客:山野之人或隐士。初:刚刚。 【赏析】《三月正当三十日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暮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首联点明题旨,以“南国残春杪”写暮春之景;颔联用典,以“花飞惊小尽”来比喻春天已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牡丹四首》。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翠幕深沉下七襄,芬菲何惜殿群芳。 翠幕深沉,形容牡丹花的颜色深重,像是一层厚重的绿色幕布。下七襄,指牡丹花开得茂盛,仿佛有七层之多。芬菲何惜,意思是牡丹花如此芳香,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殿群芳,即“压群芳”,意即牡丹花压倒了其他花卉,独占鳌头。 全欺剪彩琼枝满,不借催花羯鼓长。 全欺,形容牡丹花的美丽,足以让所有其他的花卉都相形见绌
注释: 1. 藜羹玉色下春齑:藜羹是粗糙的饭食,玉色则比喻清白、高尚。下春齑是说藜羹与春天里的菜相配,比喻高洁。 2. 身世多虞恒读易:身世多难是说生活艰难,而恒读易则是说经常读《易经》,这里可能指经常读卦象和占卜,以预测未来。 3. 行藏难卜托扶乩:行为隐藏在卦象中难以判断,而占卜时需要借助扶乩来预测未来。 4. 漫同庄惠游濠上:庄子和惠子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思想家,他们常在濠水边游玩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牡丹、才女、鸳鸯等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绣围合锦出花房”,描绘了牡丹盛开时的景象。牡丹以其艳丽的花朵和丰富的色彩著称,而其美丽之处又在于它的花房(花蕊)被精致的刺绣所环绕,如同一件华丽的艺术品。这一细节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牡丹艺术美的追求。 次句“照影双来各自香”,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在阳光或月光下的影子
【译文】 高台上我徘徊着看那锦缎般的牡丹,十二朱红色的栏杆斗艳争辉。 露水沾湿了朝阳,霞光凝聚在晓雾之中;微风吹过,牡丹的倩影飘入春烟雾中。 香气蒸腾于宝鼎,如同龙涎暖意融融;花房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燕巢也显得特别娇美。 人们共同羡慕这些牡丹的艳丽姿质,它们被锁在玉楼金谷中,无人能及。 【注释】 1. 高台:指牡丹花。徙倚:徘徊。 2. 锦翩跹:形容花朵如锦绣般绚丽多彩。 3. 十二
黄牡丹 百宝阑前粲陆离,花王端合镇轩墀。 共看彩仗朝黄幄,重见姚家降帝姬。 金屋佳人娇笑敛,色丝少妇彩毫疑。 东皇富贵原无匹,扫尽宫鸦六院眉。 注释:百宝阑前灿烂缤纷,花王端合镇守在宫殿的廊下。共同观看彩旗飘飘,皇帝亲自来到黄色帐篷前。再次见到降生的皇后,她的美丽令人惊讶。金屋之女娇羞微笑,颜色丝线之妇怀疑是画笔所为。东方之神的富贵无人能比,扫除了宫中那些乌鸦般的女子。 译文:百宝栏前绚烂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