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章江在江西边,你送我到河梁。 这次分别关系生死,站在桥头感慨又悲伤。 母亲留下谁?颍州叔伯已去世,事物变化终归彭殇。 不忍心让母亲伤心,只能强忍着眼泪咽下这数行
贲湖的秋天一片,尽入隐人家。 霜后只栽培菊花,篱边早着花。 狂歌来自凤鸟,野处各龙蛇。 治理混乱都无问,萧条寄物华。 注释:贲湖:湖名。秋兴诗:写景、抒情的诗。诗人以“秋兴”为题,抒发自己隐居生活的情怀。四首:指徐次庵所撰《贲湖秋兴四诗》。适围:指适意地游览。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组诗。 首联“贲湖秋一片,尽入隐人家”,点明贲湖秋日景色,并说明作者在湖中隐居的原因。 颔联“霜后惟栽菊
【注释】 1. 次韵:诗歌的一种形式,指用原诗的韵,同韵或相近韵的字来押韵;访:访问。 2. 昭明读书台:指三国时吴王孙权曾于钟山凤凰山筑学宫读书,后称钟山为昭明台。 3. 荒台:荒芜的台。 4. 萧寺:古地名,今属安徽省。 5. 帝子:帝王之子。 6. 清风满竹林:指风清气爽,竹影摇曳。 7. 金焦:古地名,今属安徽省。 8. 湖海:泛指湖泊和大海。 9. 文选:古代书籍名称,这里指文章。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写在春天的雨天,和潘、董二人一起赏花吟咏。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颔联写与友人赏春的情景,颈联写落花流水的景象,尾联写雨中景色。全诗结构严谨,意境幽远,语言清丽。 【答案】 三月正当三十日二首/其一闲居潘尉至,董子共窥园。坐惜残春去,惟馀此日存。阶前蓂尽落,栏外药频翻。细雨流光湿,莺啼何处村。 译文三月正当三十日二首/其一:我闲居在潘县尉的官舍里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风流两高士,照耀此江山。 —— "风流"指的是文雅、有才学的人;"高士"通常指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苏米二公,即苏东坡和米芾两位文化名人。他们的名字和行为使得这片江山显得格外辉煌和美好。 2. 海岳犹生动,烟云识旧颜。 —— "海岳"代指山川河流的雄伟,"烟云"则是指自然景观的变化无常和变幻莫测。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两位文化巨匠在山水间留下的足迹和影响,即便时间流逝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情感深厚,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对故乡深情怀念的诗。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忆妙高台次韵” - “忆妙高台”指作者曾经在妙高台的景色中进行过美好的回忆,而“次韵”则表明这是一首应景之作,可能是在特定的场合或时间下所作。 2. “遥思登眺处” - “遥思”表达了作者在高处远望时的遐想,“登眺处”指的是登高之处,可以俯瞰远方的景象。 3. “长啸海门开” -
这首诗是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漂母祠和韵(节选) 年少淮阴市,王孙不可留。 昔人怀一饭,明月到今愁。 入海安期去,寻仙帝佐游。 凄凉万家冢,荒草自春秋。 注释: 1. 年少淮阴市:指年轻的时候在淮阴市这个地方生活。 2. 王孙不可留:意思是说像贵族子弟这样的人物不应该留在这个乱世之中。 3. 昔人怀一饭
《春郊四首次百旃韵 其四》是明朝时期彭孙贻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读: 1. 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 - 花落晴郊舞乱英:描述了春天花朵纷纷落下,落在晴空下的郊外,仿佛在跳舞。 - 双文小鸟叫新莺:指的是两只小鸟鸣唱着春天的消息。 - 译文:春天的花朵纷纷落下,落在晴朗的郊外,像是在空中起舞;两只小鸟欢快地叫着,仿佛在报告春天的到来。 2.
【诗句注释】 1. 披榛寻邓尉:在树林中穿行,寻找邓尉山。邓尉山位于苏州西南郊,是太湖西北岸的一座著名山峦。 2. 不为探梅来:不是为了来欣赏梅花而来。 3. 策杖:拄着拐杖。杖:手杖。 4. 穿幽径:走深而窄的小道。 5. 芒鞋破石苔:穿着草鞋踩破了石头上的苔藓。 6. 千山杳人迹:无数的山峰里没有人的痕迹。杳:遥远。 7. 万树为君开:成千上万的树木都为你开放。 8. 兴尽衔泥返:兴致已尽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相关内容。“高风焦处士,千载一知音”,意思是高洁的处士焦先德,一千多年来才有一个知音。诗人以千载一遇来赞美焦先德的品格与才华。 【答案】 (1) 释义:我钦佩的是焦先德的高洁品格,他像高山一样崇高,千年难有一知音。译文:我敬仰的是焦先德的高尚品格,他像高山一样崇高,千年难得一知己。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