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榛寻邓尉,不为探梅来。
策杖穿幽径,芒鞋破石苔。
千山杳人迹,万树为君开。
兴尽衔泥返,归途首重回。
【诗句注释】
- 披榛寻邓尉:在树林中穿行,寻找邓尉山。邓尉山位于苏州西南郊,是太湖西北岸的一座著名山峦。
- 不为探梅来:不是为了来欣赏梅花而来。
- 策杖:拄着拐杖。杖:手杖。
- 穿幽径:走深而窄的小道。
- 芒鞋破石苔:穿着草鞋踩破了石头上的苔藓。
- 千山杳人迹:无数的山峰里没有人的痕迹。杳:遥远。
- 万树为君开:成千上万的树木都为你开放。
- 兴尽衔泥返:兴致已尽,带着泥土回到原地。
- 归途首重回:回家的路上又回到了原点。首:再次的意思,指返回。
【译文】
穿过森林寻找邓尉山,并不是为了欣赏梅花而来。
拄着手杖走过了幽深的小路,脚下的草地被踏出了石子上的苔藓。
无数座山峰里人迹罕至,成千上万的树木都为你开放。
兴致已尽,带着泥土回到原地,归途上再次回到原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写景生动,意境深远。
首联“披榛寻邓尉,不为探梅来”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林中穿行的原因,既是为了寻找自然景色,也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颔联“策杖穿幽径,芒鞋破石苔”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林间的情景。通过使用“策杖”、“穿幽径”、“芒鞋”等词语,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而“芒鞋破石苔”这一细节描写,更增添了几分艰辛与不易之感。
颈联“千山杳人迹,万树为君开”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千山杳人迹”来形容山林之广袤无垠,用“万树为君开”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山林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尾联“兴尽衔泥返,归途首重回”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场景。“兴尽衔泥返”意味着诗人已经玩味够了,准备离开,而“归途首重回”则暗示了他虽然已经离开,但最终还是会再次来到这个地方。这种反复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