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女子的美貌以及美女与战争的关系来抒发作者对战争、和平和美人的思考。 【注释】 1. 粉褒姒:指唐代美女杨贵妃。 2. 铅华不御占霜林:用比喻手法,形容美人的美貌无法抵挡时间的考验,即使年老色衰,依旧美丽如初。 3. 素质天然冠古今:指杨贵妃天生丽质,美艳无双。 4. 倾城争一笑:形容女子的美丽足以倾倒众人。 5. 缯彩抵千金:比喻杨贵妃的美胜过一切金银珠宝
《翠梅》 贴翠幽阶点绿苔,可应夏月坠消梅。 芳钿落地云蓝没,螺子临窗黛色开。 宜与侍儿称小字,不须秋草占花魁。 寿阳公主看还笑,悔到含章阁下来。 诗句释义 1. “贴翠幽阶点绿苔,可应夏月坠消梅。” - “翠”:通常指绿色,这里可能是指梅树的绿色叶子或者翠色的装饰。 - “幽”:形容环境或事物隐秘不易被发现。 - “点绿苔”:在台阶上点缀绿色的小苔藓。 - “坠消梅”
【注释】 翠菊:即《翠菊词》,唐人诗篇,为咏物诗。“露草含英”四句写菊花的傲然不屈、不趋炎附势的风骨;“倡女倩妆”四句写菊花的幽芳不老、迟暮而自得其乐。 【赏析】 此诗咏物抒怀,借咏菊以喻人。首联点明时令,说明菊花在秋露的滋润下生长,不受寒霜摧残。次联化用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谓菊花不畏严寒,凌霜斗雪,不惧谗毁,不慕荣利。颔联进一步写菊花之不媚不俗,清雅高洁
秋入霜林蕊渐肥,阿环风态见应稀。 只应半睡难胜酒,想到馀娇乍解衣。 罗袜香流金缕湿,华清人散露珠微。 东篱处士无春思,也惹闲情上带围。 注释: 1. 秋入霜林蕊渐肥:秋天的到来,使得霜林中的花朵逐渐变得丰满。 2. 阿环风态见应稀:阿环(指杨贵妃),她的风姿姿态在风中似乎变得稀疏了。 3. 只应半睡难胜酒:只有她半睡半醒的状态,才能承受得住美酒的诱惑。 4. 想到馀娇乍解衣
【注释】 山家:指隐士。戎部:指少数民族的军队。何来:从哪里来。翦波斯:指剪取波斯(今伊朗)的绒花,即波斯菊。羯鼓:即羯鼓,古代乐器名,因产于羯国故称。地衣:地毯。东篱:东边篱笆上。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诗人在隐居山中时偶然得到一枝异国异种的菊花,并赞美其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首句“山家种落故多奇”是说山上人家种植的菊花本来就不同凡俗,而“戎部”
【注释】 月下西施:以月色下的美女比喻西施。 霜老梧宫:指寒霜打在梧桐树上,树皮都变白了。 落英:落叶。 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姮娥:即嫦娥。 含情:含着眼泪。 隐约:模糊不清。 捧心:手捧胸口,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昏黄:天色昏暗,光线微弱。 香径:芳香的小路。 更残:夜深。 苏台:古时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 地白天寒:形容天气寒冷。 不可留:无法挽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瑟飒西风点客襟,沙头渡口独相寻。 - “瑟飒西风”形容风声凄厉,“点客襟”描绘风吹过衣襟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冷清、孤独的秋日气息。“沙头渡口”是诗人寻找的地方,可能是他此行的目的或心之所向,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期待的心情。 - 译文:西风吹得瑟瑟作响,我轻抚着衣襟,独自在沙头渡口徘徊寻觅。 2. 月明洲渚迷清梦,霜入蒹葭冷素衾。 - “月明洲渚”指的是月光照耀下的湖中小岛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太液池头月影悬,冰花霜下竞幽妍。" - 注释: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长安城西,今称昆明湖或北海。月影悬,即月亮的倒影挂在水面上。 - 译文:在太液池边,月亮的影子高悬在水面上,映照出了冰花和霜下的景致,显得十分美丽。 - 赏析:诗人通过对太液池夜晚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通过月光映照出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季节变换带来的变化。 2.
赏析: 《稻花》是一首描绘稻花美景的诗,通过对稻花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美丽。诗中的“蟹芒赤穬满青畦”,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稻花盛开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海洋之中。接着,诗人通过“仙液瀼瀼润紫泥”,将稻花的美与神秘相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两句“金花带雨晨犹湿,银穗占风午不迷”,则进一步描绘了稻花在雨水和风中的独特美态,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这首诗的翻译也颇具匠心。首先
诗句释义 1 蓼花 - 这是对一种植物的描绘,通常指的是野草或水边的植物。 2. 丛丛开遍白蘋洲 - 描述蓼花(或其他植物)在白蘋洲(可能是指湖泊边或河边的一块区域)上生长得繁茂。 3. 水驿天涯到处秋 - 指船只停靠在水边的各个地方,秋天来临的时候。 4. 孤鹜落霞还共映 - 描述一只孤独的鹜鸟(可能是鹤的一种)和晚霞一起映照。 5. 清江濯锦自争流 - 清澈的江水如同织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