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梅风:梅花的香气。 婀娜:娇柔美好的样子。 南枝:南方的枝条。 弄夕晖:在夕阳下摇曳。 幽香:梅花散发的香气。 远送:送到很远的地方。 重帏(wéi):重重的帷幕,这里指闺门、帘幕。 玉笛(du6):玉制的笛子,这里借指梅花。 霜断:因霜冻而断裂。 遥带:远传。 江春:江边的春天。 过桥:经过桥梁。 欹(qī)短笠:斜戴着草帽。 美人:美女。 踏月:踏着月光。 瑶华:即瑶草
【注释】 春柳八首:指《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杨柳青青,依依不舍”句。《诗经》中有一首题为《采薇》的诗歌,其中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的志向不是石头,不会改变;我的心非席子,不能折叠。)后用以代指爱情坚贞不变。 绮疏:华美细长的柳条。 影徐徐:树影缓缓。 调马:调遣战马。 夜网鱼:夜间捕鱼。 青雀舫:青色的鸟船,这里指游船。 怜香:怜爱芳香之物。 碧油车
春柳八首其六 牧笛呜呜弄晚汀,栖鸦栉雨自梳翎。淡烟笼月传新火,纤露垂珠滴晓星。远塞色沉枪影绿,新丰香扑酒痕青。年年送客知何处,不是长亭是短亭。 译文: 夕阳下的江面上,牧童吹着牧笛,声音在晚雾中回荡。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细雨中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夜色中的薄雾笼罩了月亮,传来了新年的炊烟和灯火。清晨的空气中,露水滴落在星星上闪烁。远方的边塞被沉重的烟雾笼罩,战场上的枪声仿佛在绿色之中消失
秋柳八首 其一 江南江北尽堪悲,堤上谁歌杨柳枝。 腰比休文何太瘦,鬓如潘令竟成丝。 折来羞赠离人手,断后难添少妇眉。 此日阳关三叠后,多应愁杀戍边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江北的凄凉景象和作者对离人的深切情感。诗中通过“堤上谁歌杨柳枝”这一画面,生动地展现了离别时的凄美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时刻的哀伤与不舍。接下来的诗句“腰比休文何太瘦,鬓如潘令竟成丝”
【注释】 秋柳八首:指唐代诗人韦应物《秋柳》八首组诗。“秋”指秋季,“柳”是柳树的别称。“八首”,即八首诗。每首诗写一景,共八首,故名。“柴桑门”指陶渊明的家。陶渊明,晋朝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五株”指陶渊明家门前那棵参天古柳树,有五棵。这棵树与作者有一段历史渊源。 夕阳:落日。亭下草连天:指太阳落山时,晚霞映照在湖面上的景色,夕阳倒映在湖上,使远处的草也连成一片。 短拂:随风轻轻摇曳
秋柳八首 其二 注释: - 烟霭依微晓乍清:雾气迷蒙,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 朦胧残月下江城:朦胧的月光映照在江边的古城上。 - 露华高拂仙人掌:露水沾湿了仙人掌。 - 霜叶低翻游子旌:霜打落叶,如同漂泊无定的旅人。 - 细柳草深何处垒:柳条细长,草地深处,不知是谁在那里筑起了营地。 - 长杨风急不成声:长杨树被风吹得声音急促,无法形成歌声。 - 柔枝可耐寒条冷:柔弱的枝条能忍受寒冷
【解析】 此诗为诗人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所作,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诗的前四句写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后四句写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的怅惘之情。 “曾共栖乌宿白门”,意思是说当年我和你曾经同宿在京城的白门城。“白门”指京城的东面门楼名。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年你和我在京师的时候,我们曾经共同居住在京城的白门城,栖息在一起,彼此相互关照。“西风憔悴别王孙”,意思是说你因为思念故乡而感到悲伤
【注释】 芳潭:美丽的池塘。弄影水清空,饮涧长桥落彩虹:池塘里映出美丽的倒影,清澈的水中飞来彩虹。 洗刷青山飘过雨:青山在风雨中被洗涤过。招摇白鹭送归风:大雁在空中飞翔着,好像在为行人送行。 暗添疏荫留行客:在树林中投下一片阴影来遮蔽行旅。净卷游丝任钓翁:任由游人将垂钓的线绳拉出水面。 昨夜小池增鸭绿:昨天晚上小池塘中的鸭子都变成了绿色了。午桥芳草夕阳笼:中午时阳光下的草地上覆盖了一层薄雾。
注释: 秋柳八首 其八寒风乍冷九河滨,为惜芳条更怆神。 少更几何无奈老,树犹如此可堪人。 子山短赋空哀怨,洛下名妃委路尘。 寂寞永丰坊畔立,攀枝能不重沾巾。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秋柳》,共八首,此为其八。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以柳树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的第一句“寒风乍冷九河滨”,通过描写寒风乍冷的景象,引出了秋意浓浓的氛围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和羁旅生活的诗。诗人在旅途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秋柳八首》。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翠袖不迷江浦月”是说:绿罗裙的袖子,并不因江边的明月而迷惑。“绿蓑常卷洞庭波”是说:绿蓑衣常卷着洞庭的水波。“西风苑冷思眠甚”是说:西风阵阵,园苑凄清,我真想睡觉啊!“南陌人稀奈别何”是说:南方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别离的惆怅又该向谁诉说呢?“昔日韶华摇落尽,空令客思叹蹉跎”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