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
偶感十一首 其二 贼来窥户正临妆,虏得吴娃似孟姜。 箫鼓满船催送酒,大王今夜作新郎。 【注释】 贼:指入侵的敌兵。窥(kui):偷看。户:门户。正临妆:刚刚打扮好。吴娃:美女名。“吴娃”指吴地美女,古代多指美女。孟姜:即孟姜女。传说她是秦穆公的妻子,为丈夫守节,哭倒长城,后来被秦国当作陪嫁的女子送给晋献公。 箫鼓:乐器名,用竹子做成,上面有金属丝编成的音孔。满船:装满一艘船。催送酒:催促送酒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其十六 画戟森森清昼闲,指挥只是笑谈间。 在清晨的宁静中,画戟林立,显得格外森严。这些守卫如同战士般站立,随时准备保护国家的安全。然而他们的工作并非总是严肃紧张,有时也会以轻松的态度进行指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威严与幽默感。 收将汉地教耕去,捕得蕃酋命纵还。 朝廷下令将肥沃的土地收归国有,用于农业发展;同时释放了被俘虏的蕃族首领,让他返回自己的家园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 其九虎翼龙蟠大将旗,逆驱流电走妖魑。 阵前捉得胡王女,赐与营中厮养儿。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像虎和龙一样威猛,能够逆着狂风驱赶闪电,战胜妖魔鬼怪。他在阵地前抓到了胡国的女王,并将其赐予给军营中的普通士兵。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他的威猛如同虎和龙,能够逆着狂风驱赶闪电,战胜妖魔鬼怪
注释:太师昔日平定南荒,亲自用长缨系住莫王。寄语年老的胡须自爱,射飞鸟时不要靠近边墙。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创作的《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太师平定南荒、亲把长缨系住莫王的场景,同时寄语年迈的胡须自爱,避免射飞鸟时接近边墙。全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
``` 君侯生长在炎洲,塞外层冰草木愁。 翻译:您在炎热的洲上长大,塞外的冰雪和草木都显得忧郁。 注释:炎洲:炎热的洲,代指炎热的南方地区。塞外:边塞之外,北方地区。层冰:层层覆盖的冰。草木愁:草木因严寒而忧愁。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来自炎热南方地区的将军,他目睹了北方寒冷的环境,感受到了塞外冰雪和草木的忧伤。这可能暗示了将军对战争环境的不适应,也可能反映了他对家乡温暖气候的怀念
少年意气王千斤,铁棒曾穿万虏群。 壮士从来不病死,孤儿今属羽林军。 注释: 1. 少年意气王千斤:形容年轻人志向高远,意气风发,如同千斤重锤一般。 2. 铁棒曾穿万虏群:比喻自己曾经英勇无畏,用铁棒击败了无数的敌人。 3. 壮士从来不病死:说明壮士们从不畏惧生死,英勇战斗直至最后一息。 4. 孤儿今属羽林军:表示孤儿现在归属于皇帝的禁卫军,受到保护和照顾。 赏析: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其十二》是唐代诗人唐顺之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健儿白马紫金鞧,不向沙场便酒楼。 夜来一赌青钱尽,尚有囊中血髑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将士们的深切同情。“健儿白马紫金鞧”一句,描绘了士兵们的英勇形象,他们身披战甲,骑着骏马,手持长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然而,他们并不选择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是选择了在酒楼里饮酒作乐
以下是《赠徐爱杏山人诗有序》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一卷禁方谁与传”:这里指的是唐顺之认为某种珍贵的医方或秘法只能由特定的人物所掌握,无法轻易传授给他人。 - “双童捣药经几年”:描述了两个小童(双童)在捣炼药材的场景,这种动作可能象征着辛勤和不懈的努力。 - “园中种杏今多少”:表达了对园林里杏树的观察与思考,可能暗示了岁月变迁、自然更迭的主题。 - “疑尔前身是董仙”
盖屋曾无一把茅 盖屋曾无一把茅,姑苏城外尽荒郊。行人欲识邮亭处,问是军烧是贼烧。 译文: 曾经在姑苏城外盖过一座茅草屋,如今那里已是一片荒凉。行人想要找到邮亭,却不知道是被军队烧毁还是被贼人烧毁。 注释: 1. 盖屋:建造房屋。 2. 姑苏城外:指的是苏州城外,古代以苏州为姑苏,所以此处指的可能是苏州的郊外。 3. 无一把茅:没有任何一根茅草。 4. 尽荒郊:已经变成了荒芜的地方。 5.
【注释】 归自金陵:从金陵(今江苏南京)回来。白土:在今安徽滁县。 缁尘:黑色尘埃。缁,通“黑”。 上衣:即衣襟。 争席:比喻争夺席上之位。山人:指隐士。息机:停止活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安徽一带回到故乡后所作,抒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自己刚从金陵回到滁州途中的情景。“缁尘”是说长路尘土满身,好像要穿上衣服;“欲”在这里是“像”的意思,“欲”字用得十分传神。次句承“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