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屋曾无一把茅,姑苏城外尽荒郊。
行人欲识邮亭处,问是军烧是贼烧。

盖屋曾无一把茅

盖屋曾无一把茅,姑苏城外尽荒郊。行人欲识邮亭处,问是军烧是贼烧。

译文:
曾经在姑苏城外盖过一座茅草屋,如今那里已是一片荒凉。行人想要找到邮亭,却不知道是被军队烧毁还是被贼人烧毁。

注释:

  1. 盖屋:建造房屋。
  2. 姑苏城外:指的是苏州城外,古代以苏州为姑苏,所以此处指的可能是苏州的郊外。
  3. 无一把茅:没有任何一根茅草。
  4. 尽荒郊:已经变成了荒芜的地方。
  5. 行人:旅行的人。欲识:想要认识。邮亭:古代传递信息的驿站。
  6. 问:询问。
  7. 军烧:军队烧毁。
  8. 是:表判断。
  9. 贼烧:盗贼烧毁。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变迁的感慨。首句中的“曾无一把茅”反映了昔日繁华之地的今非昔比,暗示着战争和灾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尽荒郊”更是强化了这种荒凉感,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而“问是军烧是贼烧”则表达了人们对战争和破坏的无奈和愤怒。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建筑、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苦记忆。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