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蓘
【注释】 游丝:柳条上缠绕着飞动的蛛丝。 着柳:沾在柳树上。 晓成醉,天明就醉了。 湍(tuān)浦濆(fēn):激流冲击岸边。濆,水边的堤岸。 金翘玉马欲临关,惟有离肠与粉泪:像金翘翠羽般的骏马要来到关口,只有离别的愁绪和眼泪才能表达。 前高山晴花覆头,每时看好今看愁:前面高山上的晴日红花覆盖着我的头顶,时而觉得美好现在又觉得忧愁。 野桃结子幽厓(yá)里,落尽春风喂涘鸠(zī jū)
【注释】: 胡明府,即诗人的朋友。书来道旧,指友人写诗寄给作者。抚然,怅然。怃然,失意的样子。 谢混(314~385),晋朝大臣。字叔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文学家、美男子。曾为建威将军,后隐居会稽。 休文,指谢晦。《宋书·谢晦传》:“晦字休文。幼而俊迈,有识具,善尺牍。”《南史·谢晦传》:“晦少以清正知名,历位显达,未尝苟得,为世名望。” 醉卧,指与谢混同游。君园,指谢混的西池。
再至采石醉歌 赏析李蓘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 1. 诗作概述 - 李蓘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 “再至采石醉歌”创作背景 - 诗篇主题与情感色彩 2. 诗句逐句释义与分析 - “浮云垂天力难缚,明月落水手难攫。” - “白也大醉狂而痴,欲捉银蟾失双脚。” - “游魂诩诩不复还,水底有天长醉眠。” 3. 关键词注释与译文对照 - 关键词汇“浮云”、“明月”、“银蟾” - 翻译对照解释词义及文化内涵 4.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首句“长安红尘十丈高,东方未白人嚣嚣。”描绘了长安城繁华的景象,红尘指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的喧嚣。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显出诗人在繁忙的都市中感受到的压力和孤独。 2. “北风着面暗如漆,错落腰间双佩刀。”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北风中,身着粗布,腰悬双佩刀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3. “我时卧病日裹首,忽报荆南来太守。”这里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
【注释】: 下长浦:在长江南岸,为游览胜地。 玉手:比喻美人的柔纤白腻的手。 昔日妾似花:指从前自己像一朵鲜花一样美丽鲜艳。 妾年十四盛铅华:指自己十四岁时正值青春年少。铅华:古代女子用来涂饰脸面的粉黛。 不数城南大道家:不比南城(长安)大街小巷的富庶人家。 蜀锦吴绫耀朝日:蜀锦、吴绫都是贵重的丝织品。耀,光彩照人。朝日,早晨的日光。 兰闺一步犹嫌赊:形容富贵之家豪华奢侈的生活。兰,香草。闺
【注释】长庆庄:即长庆坊。在长安城东,为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故宅所在地。胡氏:指胡人。招妓:请来歌舞伎。余兄弟:作者兄弟。 赏析:本诗写于长庆二年(822)秋,作者任右拾遗时。此诗是作者对友人胡氏的酬答。首句点明地点,次句以巨木喻人,言友人之为人,既高大又苍老。颔联写宴会上情景。颈联写宴后送妓归舟时情景。尾联由饮酒赋诗转到忆旧,最后写自己对友人的羡慕和感慨。全诗以议论见长,议论中寓有感慨
昭君怨 君王日深宫,贱妾末由见。下阶一顾恩,犹使终身恋。 十二楼前花低头,深宫白日已先秋。筚篥声高玉心死,燕支山冷朱颜愁。 朱颜日日非昔时,青海年年雁影迟。乌孙公主汉家女,贱妾琵琶枉自悲。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昭君怨”为题,表达了对王昭君一生经历的深刻同情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王昭君在深宫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她对君王恩情的无限感激之情,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
【诗句解释】 1. 「晓梦陈晦伯十二韵」:清晨梦中作诗给陈晦伯。 2. 「人皆竞荣达,君独嗜编撰」:人们都在追求荣华富贵,而你却热衷于编纂工作。 3. 「廿载历中外,蹉跎寡青眼」:二十年来,你在国内外游历,但是却没有得到赏识。 4. 「朅来共为郎,相过每一莞」:我来到京城后,与你一同成为翰林学士,每次相见都很高兴。 5. 「溪水鸣小筵,花林具薄馔」:在溪边的小宴上,溪水潺潺作响;在花林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袭美登凤皇台有赋八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袭美登凤皇台有赋八韵 - 诗题中的“袭美”指的是作者自己,而“凤皇台”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象征性的地方。这里,作者通过“赋八韵”表明他为这个地点创作了一首八韵的诗歌。 仲也登凤台,想像凤皇见 - “仲也”可能是作者自称,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而“登凤台”则是作者实际的行动,登上凤台。在这里
岐山烟茫茫,渭水从中泻。 岐山:即太白山,在陕西宝鸡市东南。 凤皇不复下:指秦末农民战争失败后,秦始皇子婴投降,汉王朝建立。凤皇: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羸马厌空郊:瘦弱的马厌倦了空旷的郊野。 冻禽啼永夜:寒冷的夜晚,冻死的鸟鸣叫。 高馆发长歌,王风慨沦谢:高高的楼阁中传出长歌,悲壮的歌声感慨着沧桑的历史。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秋天从长安返回岐下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