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湛
诗句: 1.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一个人在担忧天地将要崩塌,因为他无法找到可以依靠的地方,所以夜以继日,寝食难安。 2.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又有一个与他一样担心天地会崩塌的人,于是他前去告诉他:“天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地方就没有气体。就像你呼吸一样,整天都在天空中行走
列子·汤问·善射之术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译文: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时野兽伏下鸟儿落下,徒弟名叫飞卫,从甘蝇那里学习射箭,技艺超过了他的老师。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注释:甘蝇:古时候善于射箭的人。彀(gòu)弓:拉满弓弩。兽伏鸟下:指弓箭射中野兽和鸟类。弟子:这里指学习射箭的徒弟。飞卫:古代的射箭高手。克臂以誓
列子的《汤问·高山流水》是一首描述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之谊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列子,即列御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思想家、文学家。汤问,即汤公向列子提出关于音乐和交友的问题。高山流水,指传说中的琴曲《高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 2.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擅长弹奏琴,钟子期则善于聆听。这是诗中描写的两个人物,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3. 志在登高山
列子·汤问篇·愚公移山 太行山与王屋山,方圆七百里,高峻万丈。原本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山的愚公,年近九十岁,背靠大山而居。他忧虑的是山北面的险要阻塞了交通,往来不便。于是全家聚集商议说:“我与你竭尽全力去填平这险峻的山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之阴,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未能使它崩塌,怎么能移动像太行、王屋这样高大的山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操蛇之神听到后,害怕他的行动不会停止,便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那时起,冀州的南部,汉朝的阴面,就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 列子(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列子》一书记载了许多古代寓言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智慧的故事。 - 汤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及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