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允文
《秋怀》 商飙肃天宇,激志惊序换。 嘒嘒寒蜩鸣,而无蠛蠓乱。 珍簟荫浮凉,薄云鉴幽幔。 凄清戒露鹤,瞭唳候霜雁。 朗月翳高隅,重昏讵能旦。 蕴结易云夕,拙薄婴世患。 秉此耿介怀,无徒取妖玩。 注释: 商飙:指秋天的秋风。肃天宇:使天空显得肃穆。激志:振奋的意志。惊序:使季节变化。换:更替或更迭。嘒囀:形容虫声细小而连续。寒蜩(tiáo):寒蝉。蠛蠓(miè méng):蚊子和苍蝇
注释: 1. 凉风金石劲,悲气壮隆烈。 凉风:凉爽的风。金石劲:形容风力强劲有力,就像敲打金石一样。悲气:悲伤的气氛。壮隆烈:强烈、盛大。 2. 晶宇荡暄浊,轻脆竞摧折。 晶宇:明亮的天空。暄浊:光明与黑暗交错。轻脆:脆弱易碎。竞摧折:争相折断。 3. 松柏有殊性,遂与众卉别。 松柏:两种常绿乔木,四季常青。殊性:独特的性质。遂与众卉别:因此与一般花草不同。 4. 是时阳鸟至,叫啸霜中月。 阳鸟
感秋 秋风日暖,万物皆清爽。 天边曙光破晓,高树悲鸣哀蝉。 半岭夕阳西沉,云收众峰如画。 天时触动人的情感,万象皆成纠缠。 白鹤难久存,何况人生尘年。 我悠悠自感微躯,终究随时间流转
捣衣二首 月色早凉分,夜夜砧声逐塞云。 泪尽天南与天北,胡笳同是月中闻。 注释翻译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位闺中少妇因丈夫远征而感到的孤独和相思之情。诗中的“重关”暗示着闺中的重重阻隔和内心的孤寂。“月色早凉分”意味着夜晚的月光照在身上让人感到清凉。“夜夜砧声逐塞云”则表达了她在漫长的夜晚里,不断地听到来自边疆的捣衣声,这些声音似乎随着飘动的塞云一起传来。她的心情如同被无尽的思念所困扰,无法入睡
【注释】 1. 新秋:初秋时节。 2. 东郊:指京城洛阳的东部郊外。 3. 高斋:高大的房屋,这里指自己的住所。 4. 散凉气:散发清凉的气息。 5. 遐瞩(jué):远眺、眺望。 6. 旷岭:辽阔的山岭。 7. 赴遥波:奔向远处的波涛。 8. 清云响疏木:清风吹过稀疏的树木。 9. 夕烟:傍晚的炊烟。 10. 荒蹊:荒凉偏僻的小道。 11. 锄钩涘(xī):用锄头开垦土地。 12. 鸣犊
注释: - 园居:居住于花园之中。 - 穷居寡俦匹:居住在偏僻之地,很少与外界交往。 - 园庐有余清:花园中的庐舍显得格外宁静。 - 落叶覆荒池:落叶覆盖在荒废的池塘上。 - 疏林映高城:稀疏的树林映衬着高大的城墙。 - 野田刈获尽:在野地里收割作物已全部结束。 - 霜畦蔬复登:霜冻过后,蔬菜重新长出。 - 寒月无密影:寒冷的月光下,没有任何阴影遮挡。 - 中夜露气凝:深夜时,露水凝结。 -
《捣衣二首》,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以深沉、真挚和细腻著称。此诗为杜甫的五言律诗之一,通过描绘月色朦胧、清砧不断、少妇闺中劳作的场景,表达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下面将结合诗意、译文以及赏析进行解析: 1. 诗句释义: - “月树朦胧夜色微”:描述夜晚的景象,月光下的树木显得模糊而宁静。 - “清砧不断晓鸦啼”:清晨时分,断断续续的砧声和乌鸦的啼叫声交织在一起
【注释】 登:登上。毗卢阁,位于今陕西长安县东渭水南岸,是唐朝时所建的一座佛塔。秋气:指秋天的气息。残僧:指已死的和尚,这里用“残”字形容其凄凉景象。故人:过去的朋友。 译文 古楼在秋天的时候显得格外清爽,千里之外已经看不见烟雾了。 连绵不断的群山中云雾缭绕,使景色更加迷人,但同时给这座破败的城市带来了不便,使得行人只能行走在断裂的街道上。 只剩下一位守寺的老僧,他的住所荒废了也无人打扫
【注释】 泉:指瀑布。飞空:直上云霄。石上松:山石上的松树。千载:千年。乱山中:荒山野岭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瀑布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泉”为题,描绘了一幅奇丽的画卷,把瀑布写得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能将映地复飞空,冷色遥清石上松。” 首句写泉水飞溅直上云霄的气势;次句写泉水飞溅直上云霄的景象。这两句一气呵成,写景生动活泼。“映地”二字写出泉水飞溅之状
【解析】 1.“青衿白臂紫绡裳”,青,青色;衿,衣衿;绿,绿色;臂,指手臂;紫绡,一种丝绸名。衣裳:衣服。 2.“翡翠斜分十二行”,翡翠:翠绿色玉石;斜分:指玉佩斜插在颈间或胸前。十二行:一衣带,宽二寸。 3.“最爱隔花人不见”,隔花,隔着花。最,特别。 4.“玉盆间自浴鸳鸯”,玉盆:用玉石制成的盆。 【答案】 注释: (1)青衫白臂紫绸裳,指穿着的衣着。 (2)翡翠斜分十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