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注释如下: 1. 都人望气归瑶阙:都城中的人仰望天空的气色,希望回到瑶台(皇宫)中。瑶台,指皇宫,也泛指仙境。 2. 星扫茸头落参伐:天上的星星扫除了云雾,使得草头的鹿角露出来,好像落下了人参。这里用"星扫茸头"形容天象的变化,"茸头"是形容草丛或树丛,比喻为草木的顶部。而"参伐"则是指人参,这里借指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3. 西人冉冉留紫云:西边的人缓缓地留在紫色的云彩之中
《宋铙歌鼓吹曲 其八》是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作品。该诗以鼓乐的形式,展现了战争场景中象和鱼的英勇表现,通过这些具象化的动物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军队的赞美以及对胜利的期待。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象之奔斯:描述了大象在战场上的迅猛冲锋,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2. 惟迹蹶蹶:强调了大象奔跑时的气势如虹,形象地描绘了其迅猛的行进速度。 3. 鱼丽驾空:描绘了鱼群在水中的壮观景象
谢翱的《宋铙歌鼓吹曲 其七》是一首充满历史与战争背景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词原文: 母思悲,母于归。 母闻帝语,妾归无所。 妾生并土,蜀野芒芒,奄失其疆。 初帝谓母,子昶来,小者侯,大者王。 有痍其肌,载粟于创。 毕有下土,方归母于乡。 天不女夺,朕言不忘。 2. 诗句注释: - 母思悲:母亲因思念而悲伤。 - 母于归:母亲回到故乡。 - 初帝谓母:起初皇帝告诉母亲。 -
清源国,位于今福建省境内,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力弱臣秣陵,秣陵,即秣陵江,是古长江的一个重要支流。这里以“力弱”形容清源国的地理位置和实力,暗示其在当时的局势中显得相对弱势。 间道遣进表,九门望日旌。这句诗表达了清源国派遣使者上奏国家大事,希望获得国家的庇护和支持。九门望日旌,指在城门悬挂旌旗,用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和期待。 愿齿邹与郳,自达天子庭。这里提到了清源国的使者希望被接纳为邹
【解析】 “版图归,归职方。昔服跗注,备戎行。”这两句意思是:版图已经收归,归于职方。以前服于附注,备于戎行。 “帝锡之旆,龙鸟章。酬献命与胥,今上及秦王。”这两句意思是:皇帝赐给我的旌旗,上面绘着龙鸟的图案。我向皇帝奉献了生命,也献给了百官,如今皇上和诸侯王都得到了赏赐。 “外臣拜稽首,笑颔帝色康。毕同轨,来于梁。晔灵奕奕,敷重光。”这几句大意是:外国大臣跪拜叩头,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
【诗句】 上之回,舞干戚。 鸣鸾在镳,士饱力。 桴鼓轰腾,罕山北。 馀刃恢恢,军容肃穆。 王畿主辰,参后服神。 继圣伐功,卒扼以偏师,断北狄。 矢菆鸣房,猬集的。 质子援绝,亲衔璧。 并俗颦颦,附于化,以安得。 其屈产,归帝闲。 四夷君长,来称藩。 籥节夷乐,示子孙。 【译文】 登上高高的城头,挥舞着盾牌和斧头。 车铃和鸾声在马缰旁响,士兵们士气高昂。 战鼓擂动,声音如同雷鸣,震撼北方边疆。
宋铙歌鼓吹曲其四 上临墉,戈耀日。 指顾间,流电疾。 罪止其魁,不及卒。 其魁则顽,曰予虢自出。 坐于辕门,斧以率归。 子往谕,泣股栗。 语中其肝,至毕述。 侍不及屏,沮回遹鞠。 投于燎,甘所即。 皇仁闵下,焉止跸。 貔貅彻灶,归数实。 获其棘矢,纳世室。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中的英勇和残酷。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释: 上临墉,戈耀日。
雨宿太白 城中家斧冰,此地绝炎蒸。 天食青童捧,龙居白气升。 暗灯犹宿火,寝服尚衷缯。 客话从前事,书传入内僧。 风流今独尽,云物老相仍。 净榻搜凉卧,危阑入醉凭。 雨师行下界,鸟梦识中乘。 明发甬南去,他山逢智弘。 注释: 1. 雨宿太白:在太白山上雨宿。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是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2. 城中家斧冰:城中,指城市中的人们。家斧冰
邻之震,震于户。 译文:邻县受到震动,震动到了我家门前。 注释:邻县:邻县是指邻县的民众受到震动,震动到了我家门前。 戒登陴,彻守御。 译文:告诫人们登上城墙,撤除防守。 注释:登陴:登在城上,指登城墙。彻:撤去、解除。守御:防守。 神威掩至,不及拒。 译文:神灵的威力已经降临,我无法抵抗。 注释:神威:神明的威力。掩至:降临。 沿楚以南,菁茅宿莽。 译文:沿着楚国南部,有茅草和旧屋。
【注】: ①宋铙歌鼓吹曲:一种古代的军乐。 ②澧南:地名,位于湖南省。 ③溃飞鸟:形容军队如猛禽般迅速行动。 ④鹰隼北来:比喻北方的军队或势力。 ⑤龙蛇夭矫:形容军队行动迅猛而灵活。 ⑥帝有初命:皇帝下达了命令。 ⑦奉致讨:接受并完成讨伐任务。 ⑧荆:指荆州一带。 ⑨妖孽:指邪恶的事物或力量。 ⑩胡驱:指北方的军队。 ⑪孕雉:指怀孕的雉鸟。 ⑫苍莽:指广阔的原野。 ⑬王旅:指军队。 ⑭飒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