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思悲,母于归。
母闻帝语,妾归无所。
妾生并土,蜀野芒芒,奄失其疆。
初帝谓母,子昶来,小者侯,大者王。
有痍其肌,载粟于创。
毕有下土,方归母于乡。
天不女夺,朕言不忘。
谢翱的《宋铙歌鼓吹曲 其七》是一首充满历史与战争背景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词原文:
母思悲,母于归。
母闻帝语,妾归无所。
妾生并土,蜀野芒芒,奄失其疆。
初帝谓母,子昶来,小者侯,大者王。
有痍其肌,载粟于创。
毕有下土,方归母于乡。
天不女夺,朕言不忘。诗句注释:
- 母思悲:母亲因思念而悲伤。
- 母于归:母亲回到故乡。
- 初帝谓母:起初皇帝告诉母亲。
- 子昶来:儿子孟昶来到。
- 小者侯,大者王:如果被俘虏,将受到不同的待遇。
- 有痍其肌:受伤了。
- 载粟于创:用粮食治疗伤处。
- 毕有下土:最后回到了家乡。
- 朕言不忘:我的话永远不会忘记。
- 译文:
这首诗通过叙述孟昶的母亲和士兵之间的对话,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孟昶的母亲因为儿子孟昶被俘而产生的悲伤和担忧,以及孟昶在战争中受伤和被俘虏的情境。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现了战争的无情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谢翱的《宋铙歌鼓吹曲 其七》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战争痛苦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希望的作品。通过对孟昶母亲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中受苦人民的同情。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警惕战争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