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章
诗句释义 1. 秋夕写怀:这是诗人抒发对秋天的感受和情感的作品。"秋夕"指的是秋天的夜晚,而"写怀"则是指表达内心的感受或思考。 2. 园林昨夜拂清飙:园林在昨晚被清风拂过,这里的"清风"象征着清爽、宁静。"清飙"则是形容风的清新、凉爽。 3. 银汉秋高玉宇寥:银河(星河)在秋季显得更高远,玉宇(天空)也显得更加空旷。这里用"寥"字来形容宇宙的广阔和深邃。 4. 月下有怀诗共约:在月光下
诗句解析 1 闲携鸠杖出林皋:携带着鸠杖,悠闲地走出树林。这里使用了“鸠杖”这一意象,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鸠杖:一种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杖,象征着隐士的生活。 - 林皋:指树林和山冈,是诗人散步、思考的地方。 2. 几伴同穿鹤氅袍:几次陪伴着我一起穿鹤氅袍子。 - 鹤氅袍:古代官员或隐士穿着的衣物,代表身份和地位。 - 伴:表示陪伴。 3. 野兴为耽山水趣
【赏析】 白鹭洲前碧水湾,谁开风景异人间。 江心地夹双乔树,海上波浮一点山。 天设画图堪赏胜,书储今古足怡颜。 扁舟嘉会无多路,正属江门第一关。 题《樾墩书屋》诗 这是一首赞美白鹭州风景的七绝。白鹭州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庐山的门户,风景秀丽。诗人登上楼台,远望四周,只见绿水青山相映,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他不禁想起“天工开物,人亦应之”的道理,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 【注释】 樾(yuè)墩
【注释】: ①和白沙先生菊花:诗人因白沙先生(苏轼)有菊,特作此诗。 ②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重阳节为秋高气爽之时,故称重阳。 ③彭泽:今属安徽省。 ④独岸巾:独自站在岸边,形容人孤独、清高。 ⑤庐阜径:庐山的山路,庐阜即庐山。 ⑥秋英:秋天开放的菊花。 ⑦古今人:古代的人和当代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和白沙先生菊花。 首联“重阳菊绽九江滨,彭泽风清独岸巾。”写景
注释: 山斋远离了世俗的烦扰,与梅花相伴静享时光。 无需言语便能领悟天地间的精妙道理,何况梅花上还带着点点春露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寂寂山斋远俗尘”,描绘了自己身处幽静的山林中,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繁华的世界,只有大自然的美好景色陪伴着自己。次句“疏梅时对静中人”,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与梅花相伴,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也是一种心境的写照。后两句“无言已解天机妙
【注释】 廓然楼:在苏州市西北,为宋代范仲淹所建。次峰:即西施山,在苏州市东南。乐事:快乐的事情。晴川:指美丽的景色。舞雩:古人于春日祭神求雨的仪式,后因风韵而用为咏风之词。是何年:何时? 【译文】 我正打算到苏州去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但兴致勃勃地想找个机会去赏玩一下。 因为古今人们有共同的快乐,所以我也想和朋友们一同去欣赏那美好的景色。 登上高楼远望,只见云雾缭绕,树木连成一片,倚着船桨歌唱时
【诗句释义】 单车南海驻江城,景色行边水月明。 几处楼台三岛迥,万家杨柳一川平。 长安日近鸾书焕,粤岭天高鹗影横。 翘首朗宁瞻郡政,讴歌应似此方情。 【译文】 我乘坐单车在南海的江城停留,欣赏周围的美景和明亮的月光。 几个地方的楼台耸立在遥远的岛屿上,而整个江边的村庄都沐浴在春光之中。 长安距离这里越来越近,书信如同鸾鸟般飞来,传递着美好的消息。 岭南的天空高远而明朗,大雁的影子也横跨其中。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孤屿楼高峙碧天,人间风景正堪怜。 山开翠璧排千嶂,水引长江注百川。 驻马曾留刺史节,梦槎重系使君船。 仙踪石上今犹古,一度登临一纪年。 注释: 1. 孤屿楼高峙碧天:孤屿楼高耸入云,矗立在清澈的天空中。 2. 人间风景正堪怜:人间的风景如此美好,但却令人感到惋惜、同情。 3. 山开翠璧排千嶂:山峦如同打开的翠绿色玉璧
注释:菊花从涧滨被移栽到这里,幽深的思绪更对着白衣如纶。 楚云离别后远远地思念着你,想要折下寒香寄给远方的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白沙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开篇“紫艳初移自涧滨”写菊花移植到涧滨,颜色更加鲜艳;接着用“幽怀”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第三句“楚云别去遥相忆”,以楚云比喻白沙先生,表达了对白沙先生的深深怀念之情。最后两句“欲折寒香寄远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通过寒香来传递对白沙先生的思念之情
注释: 半幅寒衾一卷毡,昔年挑过岭云颠。 - 半幅寒衾,形容生活简朴;一卷毡,指生活艰辛。 - 昔年挑过岭云颠,形容过去的生活艰苦,曾经攀登过险峻的山峰。 亦知悃愊非时好,难作脂韦取世怜。 - 亦知,意为明白;悃愊,诚实;非时好,不合时宜;脂韦,奉承迎合。 - 难作脂韦取世怜,意为难以讨好世人而得到怜悯。 回首烟霞逢道侣,寄情水月伴吟仙。 - 回首,回顾;烟霞,指山水景色;道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