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 始欲识欢时,愿作同心结。 丝线不相逢,里许暗自别。 诗句注释与赏析 始欲识欢时:表达一种渴望相见的强烈愿望。 愿作同心结:比喻希望两人的心能够紧密相连,如同一个整体。 丝线不相逢:暗示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距离或命运),二人未能相遇。 里许暗自别:指在很远的地方,默默地、私下里分别。 译文与解读 当我们开始寻找快乐的时刻,我们渴望彼此的心灵能紧紧相连,就像两个心一样。然而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诗句:天津桥下杨花白,春风吹落东城陌。 - 注释:杨花是春季常见的现象,随风飘散,白色如棉絮。天津桥为名胜古迹,常在诗中用以描绘风景。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东城陌"指京城东面的街道,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2. 译文:《江上曲》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诗句:城乌啼罢燕燕飞,飘霜流雪何霏微。 - 注释:城乌指的是乌鸦
【注释】 绮疏:华丽的帘子。 旭日春风:温暖的春光。 飞来飞去:形容人或物来回飘动。 玉柱端:玉制的柱子。 美人掩镜:美女掩着镜子。 雕琴:精美的琴。 含宫咀商:用舌头轻轻一咬,发出声音。 流想:思绪飘向远方。 天山:指祁连山,在今甘肃境内。 尺书:书信。陇道:陇山道,即通往陇山的道路。 玉关:玉门关,古代边塞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 闺阴:室内的阴凉处。 早霜:早秋的霜。岁阑
第一句:侬年三五时,双鬟垂两肩。 注释:①侬年:指女子的年纪。三五时节,农历三月和五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也是花开烂漫的时候。②双鬟(huán):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即双髻。③两肩:《古诗十九首》有“双蛾颦翠眉”句,此处用其意,借指双鬟。 赏析:这首诗是《子夜歌》的第一首,描写了一个女子在三五时节,头发盘成两个圆环,双鬟如云垂下,美丽动人的场景。诗中的女子虽然已经过了豆蔻年华
《炙兔行为于子冲赋》是明代著名诗人于慎行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 渔阳大使齐大侠,行边数奏甘泉捷。千金饱士士欲死,领向狐奴山下猎。 - 黄榆九月号北风,双鞬怒马如盘空。弓影向天毛羽落,弦声撇地霜草红。 - 绿眼健儿马前走,血悬两兔贯首。传火无烦玉鼎调,擘肩未假鸾刀剖。 - 鸱夷吐酒复不住,月氏漆器在左手。酒酣握槊还大叫,笑谓鲁生尔能否。 2.
子夜歌十二首·其二 秋月照四壁,络纬当窗织。 徒闻机杼声,终夜不成匹。 注释 - 秋月:指秋天的月光。 - 照四壁:月光映照在房间的四堵墙上。 - 络纬:一种昆虫,以其鸣叫声而得名。 - 当窗织:正当窗户的地方织布。 - 终夜不成:整晚都没完成。 - 机杼声:纺织机的声音。 - 不成匹:没有纺出一匹布。 译文 秋季的月光洒满了四堵墙壁,小虫子络纬就在这明亮的月光下编织着它的布匹
子夜歌十二首 其三 不能识郎心,何用识郎面。 黄檗在深林,苦心谁得见。 注释: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无名氏。 2. 这首诗是《子夜歌十二首》的第三首。 3. “不能识郎心”意为无法理解或感知对方的内心情感。 4. “何用识郎面”意为无需通过外观就能了解对方。 5. “黄檗”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或内心的苦修。 6. “深林”表示一个幽深隐蔽的地方。 7.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一位名为孟韬的孝廉,因为其先君的志向而远走长安。诗中通过描绘孟韬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门有万里客,摄衣造我堂。 - 【注释】:门前有远方来的客人,他(孟韬)穿上衣服来拜访我。 - 【译文】:家门迎来来自远方的客人,他穿上衣服来到我的家中。 2. 风尘著眉目,车马倚道傍。 - 【注释】:他的眉毛和眼睛都被尘埃覆盖
门有万里客 这首诗的首句“门有万里客”,描绘了一幅客人从远方归来的场景。门,代表的是家的门户,象征着迎接和欢迎。万里,形容距离遥远,表达了客人从很远的地方来。 翩翩紫骝马,宛宛黄金珰。 第二句“翩翩紫骝马”,描述了客人骑着一匹紫色的骏马。紫骝马是古代的一种名马,象征着尊贵和荣耀。 客从何方来,悲吟坐我堂。 第三句“客从何方来”,询问客人的来历。客人悲吟坐我堂,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月横星高四壁寒,秦筝激响赵瑟弹。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月亮横挂在天空,星星也显得格外高远。在这样寒冷的夜晚,人们围坐在室内,用秦筝和赵瑟来弹奏音乐,以此驱散寒冷。 2. 满堂霜雪飞罗纨,含宫咀徵曲未阑。 这句诗描述了室内的场景,到处都是飘飞的雪花和被霜冻覆盖的罗纨(一种丝织品)。人们正含着音符,唱着曲子,仿佛还未唱完。 3. 杳然流目意楚酸,春华委谢秋露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