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
隔花翻曲月临墙,欲觅知音懒斗妆。 拨尽相思不成调,御沟流水乱人肠。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鹤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隔花翻曲月临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月亮在花丛中轻轻移动,映照出一片静谧的景象。第二句“欲觅知音懒斗妆”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无奈,他宁愿不打扮自己,也不愿意去寻找那个知音。第三句“拨尽相思不成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煎熬,尽管他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宿沈漂阳沙棠舟中》逐句的释义,并给出了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末尾的赏析: 1. 诗句释义:《宿沈漂阳沙棠舟中》是明代诗人陈鹤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述了夜晚风回城阙时所听到的笳声,以及随着水流转南桥旁万柳斜倚的景象。 2. 译文:夜幕降临,城阙间吹响了风笛,风带着笳声在城中回旋,仿佛诉说着边塞的寂静。水流绕过南桥,桥下万株柳树随风倾斜,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突然
注释 1. 黄沙万里:形容风沙遍布。 2. 塞云闲:边塞的风云悠闲自在。 3. 腊尽交河:即腊月将尽之时。 4. 戍未还:指驻守边疆的士兵还未归来。 5. 梅花飞落尽:指春天来临,梅花纷纷凋落。 6. 不知羌笛满关山:指羌笛声声传入关山,使人感到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梅花和羌笛为主题,通过描绘边塞的风光和士兵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黄沙万里塞云闲”
注释:在郊外的道路上,我漫不经心地走着。桥边的野店里,酒盈一卮(zhī),我拄着拐杖却囊空如洗,想要典当自己的衣物换酒喝。太阳西沉,杨花漫天飞舞,我的心情也变得很无绪。然而,它们随风飘舞,最终渡过江面飞走了,仿佛在嘲笑着我的无力和无奈。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郊行即事》的第三首。《郊行即事》是组诗的总题,共六首七绝,描写作者出游郊野时所见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 此诗是送行之作,章宪之任广西。首联写章宪赴任的威仪,颔联写岭南的瘴烟已开,颈联写岭南人杰地灵,尾联写自己思念之情。 【答案】 宪节翩翩向法台,遐荒万里瘴烟开。圣王化久文身尽,粤服人和白雉来。膏岭日寒风似雪,牂牁雨过水如苔。断肠极目他乡外,簪佩何年返上台。 译文: 宪章的仪容翩翩然如同在法台上行走,遥远的蛮荒之地瘴气早已散开。圣明的君王教化已经使蛮族百姓全都脱下纹身。岭南大地气候宜人
注释: 1. 长安: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2. 信渐稀:书信往来逐渐稀少。 3. 离心:离别时思念亲人的愁绪。 4. 雁同飞:大雁南飞,比喻远行。 5. 出门:离家出门。 6. 垂杨树:柳树。 7. 新条:新生的枝条。 8. 尚: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写给朋友吴受斋、史元登、龚应峰三子的一封寄怀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牵挂
绿树青霞昼不分,水边书阁净迎曛。 注释:绿色的树木和青色的云霞在白天是分不出界限的,水边的书阁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清静明亮。 知君正在山中住,雨过长生石上云。 注释:我知道你正在山中居住,雨水过后长生山上的云彩更加美丽
【诗句解读】 北风吹雪满征鞍,西度关门岁欲残。 越国云山千里梦,官亭花竹几回看。 天连海上明河没,霜白城头片月寒。 深夜逢君论世事,酒酣重把剑珠弹。 【译文】 北风如刀割脸般凛冽,漫天飞雪似箭矢般射向征鞍。西渡的关口即将年关,岁月匆匆仿佛已过半。越过了千山万水,如同梦境般的越国山水。官署门前花木繁盛,我反复驻足欣赏。天空与大海相连,银河消失于地平线之下,月光映照下的霜白城墙冷清又寂寥
【解析】 此诗首联“海上寻君路半迷,画船如入武陵溪”是写诗人在真州(今江苏扬州)访友的经过。首句写自己寻找朋友的路途上,大海茫茫,道路难辨,就像人在雾中行走一样,找不到方向;第二句写诗人乘坐的船只驶入桃花溪,犹如进入武陵源,使人感到神奇美妙,恍若置身仙境。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 颔联“桥回流出桃花水,应有人家在树西”,是说桃花溪上的石桥下有桃花流水,两岸有人家居住
【解析】 本首诗是杜甫的《古意》组诗之一。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砧杵声、新月、江水、风前白苎、戍楼等物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愤慨。最后两句写芳草不青,莲子落尽,征人何事好长游,抒发了自己因战乱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 千家砧杵乱城头:千家万户的捣衣杵声,杂乱地敲打着城头上。砧杵:古代捣衣的工具。 新月微明江水流:新月初升,微明的月光映照着江中流淌的水波。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