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偈颂:一种佛教禅宗的诗歌,通常以四句一韵的形式写成。 净不涉缘(jìng bù shè yuán):清净心不受任何外物的影响。 照不对物(zhào bù duì wù):照见一切事物而不执着于它们。 用无去来之相(yòng wú qù lái zhī xiàng):使用上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关联。 混无彼我之心(hùn wú bǐ wǒ zhī xīn):心中没有自我与他人的区别。
诗句解析: 1. 不问维摩经,看底甚么经,大千卷出破尘情。 - 注释:这里提到“不问维摩经”,意味着不拘泥于经典的形式或内容,而是直接领悟其中的精神。接着,“看底甚么经”可能是指观察或体悟到其他经文所没有的深意或真理。这里的“大千卷”可能指的是浩瀚无垠的佛教经典,而“破尘情”则表达了对这些经典的超越和洞察,超越了尘世的情感纠葛。 2.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机前有路妙难名。 - 注释
吃茶去,吃茶去,明明指人无异语。 家风平展没机关,谁道赵州谩院主。 苦苦苦,往往邯郸学唐步。 恰恰长安道上行,分明有眼如天瞽。 注释: 1. 吃茶去,吃茶去:意思是喝茶去吧,喝茶去吧,这是对“吃茶去”的反复吟咏,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2. 家风平展没机关:指的是家族的作风平稳,没有隐藏的玄机,意味着家族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猜忌和争斗。 3. 谁道赵州谩院主
【注】偈颂,佛教用语,即佛教徒念诵的颂体文字。此篇为佛家偈颂,诗中以“云”、“蜜”喻佛性与众生性,意谓:心无染着者,其心如空;心有执着者,其心犹在色味。 译文: 云彩无心,它飘在哪里,雨就从哪里降落;蜜糖有味,它来自哪里? 只有钵中才有饭,我回来时香气满屋。 赏析: 此诗首二句用云和雨、蜜和华比喻佛性和众生性。云无心成何处雨,意指佛性本清净,不染一尘。蜜有味谁家华,意指众生性未净,有种种分别执着
【解析】 “今朝腊月二十五”,即农历腊月初八,佛家称僧徒为“衲僧”,“云门”是唐代高僧义玄的法名。 “谁将节奏乱孔窍”,意思是:是谁将节奏扰乱了人的耳朵?“瘢痕伤斧斤”,意思是:创伤和斧子砍伤一样,都是人为造成的。 “舌无骨,眼有筋”,意思是:舌头没有骨头,眼有脉络。“韶阳老子能”,指的是老子(李耳)能。 “拍拍元来浑是令”,意思是:拍一拍原本就是命令。“哩鸣啰了逻鸣棱”,意思是:哩、罗、逻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诗句原文: 不即不离,非取非舍。 自东自西,谁上谁下。 委曲也顺俗亡功,蓦直也应真不借。 珠中有火君须信,休向天边问太阳。 2. 译文: 既不接近也不远离,既不是获取也不是舍弃。 无论从东方还是西方,谁是上谁是下。 曲折也能顺应世俗而没有功劳,直接也应该是真实而不借助外力。 珍珠里有火,你应该相信
明月映照芦花四周围,转身人上合同船。 借力自然有人旁助,历历机头正偏看。 注释:这首诗的诗意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在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时,也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复杂。同时,他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未来的方向。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让人回味无穷。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明月映照下的芦花美景,引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复杂。他借用“借功自有旁参事”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诗句释义: - 一人之父,百王之师。 - 这句话意味着这个人不仅是一个人的父亲,还是历代君王的老师。他的知识渊博,对各种学问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 道机有馀兮,动若四时。 - 这里的“道机”指的是宇宙的运行规律或道理,而“四时”则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这句话意味着他的道理或智慧非常充实,能够像四季一样变化无穷。 - 寿域无疆兮,量同二仪。 - “寿域”指的是长寿的境界
这是一首佛教禅宗偈颂,全诗共二百六十五个字。 译文: 道契如如,非有非无。 静也神之在谷,应也像之在珠。 了无所住,照不失虚,无影杖子两人扶。 清华临于至鉴,深密守于元枢,机轮文彩妙穷初。 霁色廓澄兮秋怀月满,秀棱重叠兮云卷山癯。 注释与赏析: 1. 道契如如 - 道是宇宙的本体,如同虚空,没有具体的形态和界限。"如如"表示对道的真实认识和理解。 - 关键词:道、虚空 2. 非有非无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百二十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功勋消,阶级尽。 功勋消失,地位下降。这里的“功勋”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功绩或成就,而“阶级尽”则表示这些成就已经不复存在。 尊贵不知名,威严莫得近。 虽然地位高,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身份;虽然有权威,但没有人接近他。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神秘或者不可捉摸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或权威被隐藏或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