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偈颂》中的一首。诗的内容如下: 湛湛不昏,绵绵若存。 三世佛护持为之顶相,历代祖传受为之命根。 苍头祖父寒居位,白发儿孙夜过门。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释与译文 - “湛湛不昏”:意为光明而明亮、清澈而不昏暗。 - “绵绵若存”:意为连续不断,好像仍然存在一样,形容事物连绵不断,永恒存在。 - “三世佛护持”: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佛都以护持为名
这首诗的译文是: 那只是一个小小的缝,能容下丛林中所有的人。 点头示意,但决不摆弄手势。 舌头上长满了獠牙,但并不因此去咬别人。 人人都能走遍长安大道。 注释解释: 只者一缝大小:指寺庙的门口很小。 饱丛林汉分晓:指寺庙里的和尚很多,他们都能分辨是非。 点头言语,丁宁摆手:指寺庙里的和尚们互相点头示意,但是绝不做出任何不礼貌的动作。 舌头狤獠不狤獠:形容寺庙里的人说话很谨慎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二十一寒林濡露,明月濯波。 译文:寒林沾满露水,明月映照波涛。 注释1:濡(rú),沾湿,浸润。 注释2:濯(zhuó),洗涤,冲刷。 译文:时节就这样,禅僧如何修行? 注释:时节,指时间或时机。恁么,如此这般的样。 译文:廓然一念,便不见有自我存在;遍十方诸界,也不可见有任何他物。 注释:廓然,开阔的样子,这里指心胸开阔,无所挂碍。自,自我,这里指内心的自我。它,外境
【注释】 一枝:一树。栴檀(zhān 檀)林:檀香树林。想见馨香慰众心:想象那香气能慰藉众人的心灵,即“馨香可以养人”。馨香,香气。当风子和鹤鸣阴:比喻松柏之高洁、坚韧与高雅。当风,形容松柏的高大挺拔。子,指松子。和:和谐。阴,指松柏长在山中。 【赏析】 首句是写一株檀香树,它生长在檀香树林中。这棵树长得特别茂盛,枝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译文】: 深深的地方细细行走。 隐隐约约时密密地窥视。 如果能这样彻根彻底,源旁参回互宛转。 虚无玄妙不触及尊贵机,横梭度针露线穿。 【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百二十三:这是一首佛教的偈颂诗,表达了一种对修行和悟道的深刻理解和体验。整首诗通过对“深深处”、“细细行”、“隐隐时”、“密密觑”等词语的描绘,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通过这种心路历程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修行的深刻理解
【注释】 偈颂: 唯心唯识,平出平入。 金刀之齐,玉尺之直。 你唤甚么作三界,真个不曾遗颗粒。 译文: 只有心和识,平出平入。 如同金刀一样整齐划一,如同玉尺一般笔直。 你呼唤什么叫做三界?真正没有遗漏一粒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表达了佛教中对“心”和“识”的理解。在佛教中,“心”和“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是指人的精神意识,“识”是指人的认知能力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王老师,足意气 - 王老师,您的志气如虹。 2. 是是非非荡情谓 - (这里指的是) 世间的种种是非困扰着人们的心灵。 3. 倚天照雪烂光芒 - 形容太阳像倚靠在天空中照耀大地,阳光下雪地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4. 扫尽搀抢千万里 - 扫除掉所有杂乱无章的事物和观念。 译文 王老师的志向如同天际的光明一般明亮,他驱散了世间的一切纷扰和杂念,照亮了千万里的道路。 赏析
【注释】 1. 偈颂:佛教禅宗的诵经,用韵文形式来表达佛理,是一种说教方式。2.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大正藏》中的第二百零五卷,收录了许多著名的禅宗偈语。3. 影略:比喻影子的轮廓,这里指门的影子倒映在门前。4. 个中消息:指门内的情景和变化。5. 授传难:传授给弟子们很困难的事情。6. 玲珑侍者:指那些能灵活应对、聪明伶俐的人。7. 盘走:形容明珠滚动的样子。8. 珠走盘
【注释】 冰:比喻人的心志如冰一样清白。 鉴:镜子,这里指心镜。 玉壶:喻指清澈的心境。 亘:同“亘”,连绵不断。 清处:心清如水的地方。 抬脚易:比喻人能轻易地摆脱名利的束缚,像抬脚就能走到冰清玉洁的境界。 十分明白转身难:形容明白了道理,但转变思想、行为却很难。 混身转却舌头短:指一旦改变了旧的思想观念,说话就会变得不顺畅。 转却浑身鼻孔宽:比喻一旦改变旧有的观念或习惯,往往会感到不适应
【注释】 十月:农历十月。朔,农历每月初一。肇:开始。寒天意:即“寒天作”的省略。寒天作,指天气寒冷。肇,开始。丛席地炉今日开:今天把火炕烧热。簇(cù),密集。丛席,指火炕周围铺有草垫的矮桌。地炉,指地下生火的火盆。丹霞:红色晚山。将错就错:指错误的东西也当作正确的东西来用。院主:指僧人。眉须堕落:指僧人因受风寒而面颊发黑。大家翁:指年老的人。恶:方言,粗鲁、粗暴的意思。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