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维摩经,看底甚么经,大千卷出破尘情。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机前有路妙难名。
才形言像迢然去,又是泥团换眼睛。
诗句解析:
- 不问维摩经,看底甚么经,大千卷出破尘情。
- 注释:这里提到“不问维摩经”,意味着不拘泥于经典的形式或内容,而是直接领悟其中的精神。接着,“看底甚么经”可能是指观察或体悟到其他经文所没有的深意或真理。这里的“大千卷”可能指的是浩瀚无垠的佛教经典,而“破尘情”则表达了对这些经典的超越和洞察,超越了尘世的情感纠葛。
-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机前有路妙难名。
- 注释: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在水中溶解的盐,尽管看似简单明了,但其中蕴含的味道却是复杂的;同样,佛法虽然在形式上简单,但其内涵却是丰富而深邃的。这里的“机前有路妙难名”可能是指佛法中的智慧如同迷宫一般,充满了曲折和奥妙,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
- 才形言像迢然去,又是泥团换眼睛。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一种修行过程中的转变和顿悟。当修行者开始真正理解佛法时,他之前所追求的形象、言语和表象都显得遥远和不切实际。这种转变就像是被泥团包裹的双眼被打开,能够看到真实的世界。这里的“迢然去”可能是指这种转变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泥团换眼睛”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转变的过程。
译文:
- 我不问维摩诘经,只看究竟什么经,大千世界中的经典都能让我超脱尘世之情。
- 水中的盐味虽淡却能显现其真味,佛法中的色与胶青虽显浅却藏有深意。
- 在佛前修行的道路上,我找到了一条妙不可言的道路,却又像是泥团一样包裹着我的双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问经、水中盐、色与胶青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以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对于佛法中“大千卷出破尘情”的理解,以及对“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等现象的独到见解。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示了佛法的微妙与深奥,以及修行过程中的顿悟和转变。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