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①偈颂:即佛经韵语,是佛教中的诵唱形式。②威音:佛教语。③别有一壶天:意为别有一番境界。④御楼观射猎:指在皇宫御楼上观看打猎。⑤刈茅田:割草、耕种农田。⑥空劫(jiè):佛教语,意谓一切众生皆在轮回的“空劫”中。⑦壶:酒器,这里泛指一种境地或境界。⑧一壶天:意谓另一种境界。⑨无量寿:即阿弥陀佛名号,为佛教净土宗所尊奉的阿弥陀佛。 【赏析】 此诗是一首佛门颂扬阿弥陀佛的赞词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主要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生死轮回的洞察和超越。以下是逐句解释: 1. 生灭去来,本如来藏:生死轮回,本质上是如来的本性所显现。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是佛教中的神圣存在。 2. 清净妙明,虚融通畅:修行者追求的是清净无染的心灵,这种心灵如同明亮的月光,清澈透明,没有任何阻碍。 3. 六门我绝,攀缘三界:修行者通过断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界的贪执
注释: 密密住其中,灵然空不空。 - 密:密集,紧密的意思。 - 灵然空不空:形容事物既紧密又空洞,即有形又无形。 - 位里:这里指地位、位置。 - 机头:佛教用语,指人的智慧和心性。 - 变通:灵活应对变化。 - 三千大千事,弹指入圆融。 - 三千大千是佛教用语,表示世间万物。 - 弹指:佛教中用来计时的手指,比喻时间短暂。 - 圆融:佛教用语,意为达到事事如一的境界。 赏析: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一种文体。因每句末尾多有“阿”,故称为“偈”。《维摩诘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此诗为该经中的一篇。 风不鸣条:比喻没有声威。 雨不破块:比喻无破坏力。 会不会兮还信采:意思是不会吹响的树叶还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不会下雨的大地还是一片翠绿,不会说话的树木还是郁郁葱葱。 廓廓落落:空旷广大的样子。 跛跛挈挈:指大公无私、任劳任怨的态度。 大功不宰: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描述了修行者对于佛教的领悟和理解。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无事题取一首,我侬不落他人后。 - 注释:没有其他事,我就写一首诗。我不落在别人之后。 - 解析:诗人在闲暇之时,选择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不想落后于别人,而是要超越他人,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2. 略略绰绰思大口,醇醇酽酽白家酒。 - 注释:轻轻一想,就想到大的嘴巴,醇厚的白家酒。 - 解析: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思绪飞扬
小雪时节,纤手洗霁色,新春到来,冉冉入烧痕。 三千世界皆显现,非他物,百亿分身有妙门。 白云是青山之用,青山是白云之根。 寄语白云数回首,青山免见瘦棱棱。 注释: 1. 小雪: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开始转冷,雪花飘落。 2. 纤纤:纤细、柔美的样子。 3.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色,通常指天空放晴后的明亮。 4. 新春:春天的开始。 5. 冉冉:缓慢而从容的样子。 6. 烧痕:燃烧后的痕迹。
【注释】 云开青山横屋头,雨住流水涨门底。 南无家家观世音,回避不及鼻相抵。 非唯鼻相抵,亦乃同见同闻,同嗅同舐,同身同意,同得同智。 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赏析】 此诗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以及众生对她的仰慕之情。 第一句:“云开青山横屋头,雨住流水涨门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天空中的乌云被风驱散,露出了青山的轮廓;雨水也停歇了,门前的河水水位上升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赞颂诗。 功勋密处转身难:功劳太大,不能随意离开。 转后家风又觉宽:离开了官场,家庭的环境变得宽松了。 黯黯旧山青落眼:黯淡的山峦在视线中变得清晰起来。 涣然霜雪洗蓑寒:像霜雪一样洁净,洗涤了身上所有的污垢和寒冷。 【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功勋密处转身难”
【注释】: 灵云:指佛门中的灵云寺。却解:能够理解、明白。桃华:即桃花,这里比喻佛门中的佛法,也指僧人。老眼:眼睛因年岁而变得看东西模糊不清。冷淡些:形容心境不平静、不开朗。拈却:拿起、提起。面前案山子:指和尚桌上的木鱼。柱门路直不横斜:形容房屋结构方正,没有弯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正觉所作。全诗通过对寺院和僧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门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领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