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六:去也五年,分疏不下,一句元无缝罅。只知推过商量,谁信分明酬价。玲珑底相知,莽卤底相讶。宁可与晓事人相骂,不可共不晓事人说话。 【赏析】 这首偈颂是说:去也五年,分疏不下,一句元无处缝隙。只知推过商量,谁信分明酬价。玲珑底相知,莽卤底相讶。宁可与晓事人相骂,不可与不晓事人说话。这是一首劝戒人们要善于与人交往的格言诗。 “去也五年”,指作者与某人分别已经有五年了。
【译文】 凛冽的将军命令已经执行,八方四海要清澄。 提着剑气干牛斗,清除了污浊显露太平气象。 【注释】 凛凛:威武的样子。 将军令:这里借指军令。 提(tí):持、拿着。 牛斗:北斗星。古人以斗为官名,以牛为牺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后在岭南时写的一首偈颂诗。 首句“将军令已行”,表明诗人已被贬谪。第二句“八荒四海要澄清”则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渴望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译文如下: 爱结成身,想澄成界,从此漂流生死海。 照彻灵源湛不浑,方知幻泡同无碍。 六门气秋,四大缘坏,了了一真常自在。 明月混融兮雪芦眼迷,清风相送兮夜船归快。 注释与赏析: 1. 第一句“爱结成身,想澄成界”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认识。这里的“爱”是指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而“想澄成界”则是对世界的认知,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 2.
【注释】 忒团圞:团圞,指月亮。忒团,月色圆而明亮。不相瞒:不隐瞒。冬不寒,腊下看:冬天的月光并不寒冷,腊月下可以看见明月。 【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唐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冬日夜晚的景色,表现的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一句“忒团圞,不相瞒”,描绘了月亮明亮圆滑的形象。“忒”在这里有形容词的作用,表示月亮非常明亮。“团圞”是形容月亮圆而亮的样子
注释: 不学习禅理、佛法,只是随意地讲说道理,铺个破席日里睡。 想象一下在天上的兜率天宫,恐怕也没有这样的炙烤。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偈颂是佛教中一种诗歌形式,用来解释佛经中的深奥含义。这首诗的主题是修行和悟道,通过描绘一个修行者的生活状态,来表达他对修行的理解。全诗以“不习禅,不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开头,形象地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的生活态度:他不喜欢深入研习禅宗教义,也不去探讨佛法的深意
【译文】 天中之帝,居于天中之主,家势金轮万代相传。 退步不居尊贵位,借功却作诞生缘。 廓虚印上无瑕垢,明白机头有转旋。 劫数不能知寿量,湛存象外自绵绵。 【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这是一首偈颂诗。 其四十:此是第四十首。 主中之主:主宰天下万物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天中天:指天的极点。 家势金轮:比喻家世显赫。 万代传:永远传下去。 退步不居尊贵位:退让一步,不居尊贵地位。 借功却作诞生缘
春雨洒洗园林,春风吹动帘箔。 百城百姓归来,转眼间打开楼阁。 入门都是佛家风,帝网光辉互相辉映。
【释义】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译文】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赏析】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悉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未与定力相应,不能证悟。” 所谓“定力”就是禅定,也就是静坐。在禅修中,要排除杂念
【注释】 藏山:深藏不露。泽:指大河。壑:山谷。一真:佛家用语,指佛性。怕尔满寥廓:不要被你弄得太充实、太多。传家清白:保持家风的清洁和正直。风规:即“风操”。圆陀陀地:形容东西形状圆滚、圆润、没有棱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作者以佛教禅宗的“无为”思想为指导,用比喻的手法对世俗中的名利场、官场进行了批判,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的思想境界。 第一句“藏山于泽,藏舟于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是把握诗歌描写的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运用的艺术手法。鉴赏诗歌形象,首先要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并理解其意象的内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鉴赏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分析。 “不居功”,意为不居功自傲,不居功夸耀;“不合伴”,意为不与世俗之人为伍,不与俗世之人同流合污;“脱体其间过一遍。”意为摆脱尘世的羁绊,走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