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颂古一百则其九十 梦中拥衲参耆旧,列圣森森坐其右。 当仁不让犍稚鸣,说法无畏师子吼。 心安如海,胆量如斗。 鲛目泪流,蚌肠珠剖。 谵语谁知泄我机,厖眉应笑扬家丑。 离四句,绝百非,马师父子病休医。 注释: 1. 梦中拥衲参耆旧:在梦中,我穿着僧衣,拜访了年长的僧人。 2. 列圣森森坐其右:列圣(古代帝王)们庄严地坐在他的右边。 3. 当仁不让犍稚鸣: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敢地发出声音。 4.
【译文】 我收尽了所有的烦恼和世俗之念,回来做什么呢? 烂柯山的樵夫疑无路可走,壶关公却有妙法可以解脱。 夜晚水中金波漂浮着桂花的影子,秋风中雪花纷扬着芦花。 寒鱼在水底不动不吃饵,我兴致一来清歌高唱转过槎。 【注释】 颂古:古代诗歌的赞诵。 华:华丽,繁华。 壶公:传说中善于制酒的人。 挂树:悬于树上。 桂影:桂花的影子。 芦花:即苇花。 寒鱼:指冬天的鱼儿。 着底:沉没到水底。 吞饵
草漫漫,门里门外君自看。 荆棘林中下脚易,夜明帘外转身难。 看看,几何般。 且随老木同寒瘠,将逐春风入烧瘢。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荆棘丛生的林中行走的艰难,以及随着时间流逝,他逐渐变得苍老和憔悴的情景。 译文: 草海茫茫,你站在门内门外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荆棘丛生的地方容易找到立足之地,但夜晚的帷幕之外却难以转身。 你看看,这是多么艰难的处境。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俱胝老子指头禅,三十年来用不残。 —— “俱胝老子”指的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或修行者,“指头禅”则是指通过指关节的转动来冥想或修行。这两句强调了这位高僧在长时间的修行过程中,其精神与肉体都保持着坚韧不摧的耐力(“三十年来用不残”)。 2. 信有道人方外术,了无俗物眼前看。 —— 这里表达了对高僧或修行者超脱世俗、心无杂念的赞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孤迥迥,圆陀陀,眼力尽处高峨峨。 - 孤迥迥: 形容山峰孤独、挺拔。 - 圆陀陀: 形容山石圆形,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眼力尽处: 形容从远处看山峰,直到视线尽头。 - 高峨峨: 形容山峰极高,巍峨壮观。 2. 月落潭空夜色重,云收山瘦秋容多。 - 月落潭空: 形容夜晚月光照射下,潭水显得空旷寂寥。 - 夜色重: 指夜晚的黑暗笼罩一切,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译文】 九包之雏,千里之驹。 真正有风度的弓箭手,灵巧机敏是发箭的枢纽。 劈面而来的飞电像闪电一样迅速,云雾破开后太阳高挂独一无二。 捋虎须,见也无,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赏析】 这是《颂古一百则》中的第八十六句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神箭手的形象,表达了他那种超然物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质。 首先看“九包之雏,千里之驹”,这里的“九包”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箭靶,形状类似于乌龟壳,由九个部分组成
【注释】 颂古一百则,作者为宋代的释道原。其八十七:藤枯树倒问沩山,大笑呵呵岂等闲。笑里有刀窥得破,言思无路绝机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第一句“藤枯树倒问沩山”,描述了一种禅宗的情境,即当一切事物都走向衰败时,人们会寻求真理,向禅宗大师请教。这里的“藤枯树倒”象征着世界的衰败和混乱,而“问沩山”则是向禅宗大师寻求智慧。 第二句“大笑呵呵岂等闲”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蒲团禅版对龙牙,何事当机不作家。 蒲团:一种佛教坐具,形状类似蒲叶,用于修行时坐卧之用。禅版:佛教修行者使用的经板,上面刻有佛经或经典内容。龙牙:佛教中的一种法器,象征着佛法的力量和威严。当机:指在适当的时机,也就是遇到合适的情况或机会。家:这里是指禅宗的修持方法。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佛祖髑髅穿一串,宫漏沈沈密传箭。 - 注释:佛祖的骷髅像串在项链上,宫中的漏壶沉甸甸地滴着水珠。 - 译文:佛祖的骨头像珠宝般串联在一起,宫室中水滴如细针落下。 - 赏析:这里用“佛祖髑髅穿一串”和“宫漏沈沈密传箭”来描绘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佛祖的教诲如同珍贵的宝物一样,被小心翼翼地传承下去。 2. 人天机要发千钧,云阵煇煇急飞电。 - 注释
【译文】 神奇的药物从来不会超过口,高明的医生也难以投手。 如果存在也本非没有,至虚也本非有。 不灭而生出,不亡而寿长。 超度威音之前,独步劫空之后。 成平和运转,天地擎托,乌飞兔走。 【注释】 妙药:神奇、灵验的药物。 神医:高明的医生。 若存也渠本非无:如果存在,它本来不是没有的东西。也即“若存也,则其无形者也”。 至虚也:最空虚的状态。 不灭:永恒。 而生:产生,出现。 不亡:不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