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李斗山明府,名不详,与作者友善,曾为《赠李斗山明府》诗。 一九还二九,相逢不出手。 (首联)“一九”指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而“相逢不出手”则表现了作者和李斗山明府在此时相见,无需言谈,仅以微笑相望,即可心领神会,彼此默契。这里的“手”字,既指人的手势,又暗含“手到擒来”之意,寓意二人关系亲密,无需多言即可理解对方的意图。 多谢意中人,寄书方外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日色冷松杉,潭影浸衣带。 独坐烟雨中,灵光炯不昧。 客从连山来,遗我白伞盖。 帝珠交陆离,天花纷馣馤。 白雪聋市咻,黄钟杂仙呗。 一拜一沉吟,恍惚灵山会。 大李及小李,神交在天外。 姑射冰雪肌,莹澄绝疥癞。 精凿盈素盘,岂复羡蔬粝。 珠玉忽在前,秽形埒轻壒。 报诗随长风,细响答天籁。 趋庭有异闻
赠梁海民 梁生两眼炯如电,忆昔与子始相见。 登堂一语发真机,使我老儒骋雄辨。 终朝旗鼓纷相当,直至闻声不见面。 月出日入方休兵,胜负未决终不平。 迦文尼父大鼓掌,何意得有苍蝇声。 从此与君成末契,眼中始识梁居士。 高论至今如昨日,君未全非我仍是。 是非君我不相知,且道谁人先出世。 我曾出世四十春,今朝方卸头上巾。 途穷舍车觅舟楫,须眉虽假面目真。 出逢亲旧不识面,故人熟视回车轮。 临岐劝我入山去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由四十六句组成。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严谨性。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疾行不避影,却步不逃迹。 译文:快速行走时,不避开阴影;慢慢走时,也不离开足迹。 注释:疾行 - 快速行走;避影 - 避开阴影;却步 - 慢慢行走,不离开足迹。 拙哉守株佣,生计日以迫。 译文:我像守株待兔的农夫一样,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 注释:拙哉 -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我”的发丝与自身同在,不可拔除。颔联用典,意谓“我”年已四十,却如春华之将逝,衰鬓稀疏如鸡肋,形象地描绘了“我”的衰老。颈联写自己剃去头发,表示心迹。尾联写自己辞官归隐后,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全诗以发为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政治、社会的种种感慨。 【答案】 译文:我的头发与自身一体,怎能拔掉?我四十岁的人却像春天的花凋谢一样,头上的白发稀疏如同鸡肋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中的一句。 - “爱石为达官索去诗以送之”:因为喜爱这块石头被达官们强行索要,所以我写下这首诗送给他。 - “问客何所来,问客何所索”:请问客人从哪里来?请问客人为什么要这石头? - “客言来所来,客言索所索”:客人回答说他从哪里来?客人说这是为了索求什么? - “私赏顽石顽,请以金钱易”:我是私下欣赏这块石头,希望用钱来交换。 - “野人不识钱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每句诗的开头为“赠关东田写墨竹”,其中“赠”是主题,表示这是一首送别诗。 - 接下来是“粤稽古寿亭,写竹如写字”,这是对古寿亭(即关东田)及其人的描述。 - 然后是“丹砂作水墨,撑天拄平地。家法妙不传,后来谁述继。”,描述了古寿亭在墨竹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其家族传承的秘诀,这些都被后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 “爰有东田公,卓然挺苗裔。”
此心如虚舟,浮名等匏系。 东门有爰居,不受臧孙祭。 散木与散人,深山托深柢。 万事由自然,四海皆兄弟。 当局早息肩,旁观争见替。 达人知止足,俗士忘聋蔽。 园绮避汉高,巢由傲尧帝。 躬耕负郭田,努力完官税。 问俗但桑麻,安居无瘴疠。 仰见古人心,俯顺时王制。 真乐只自如,烦言岂容赘。 善哉绥山翁,解组歌丛桂。 倦鸟思旧林,春光正晴霁。 老稚相扶将,攀辕情孔泥。 慈母顾复勤,十步一为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归田的李明府所作。全诗以赞美归隐生活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君归好卜居,云台峙天际”,写诗人送李明府归乡,祝愿他能在云端之上找到自己的归宿。这里的“云台”代指高远的山巅,象征着归隐者的理想居所。 颔联“开卷豁双眸,著书发灵慧”,描绘了归隐者沉浸在书籍中,汲取着智慧的过程。这里用“开卷”、“著书”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归隐者的生活状态。 颈联“香国盛芳菲
西蜀有神君,高踪葛翁亚。 骑羊绥山来,如马瞿塘泻。 冻谷见阳春,南薰解炎夏。 奉檄趋郡城,下车入田舍。 许我石门游,欲往惭衰谢。 泷邑挂冠初,中宿鸣琴罢。 旧社客来稀,真风世胥诧。 感君远寄诗,报之惟劝驾。 注释:这首诗是李雪樵写给诗人的。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郡城的生活和感受。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言志的七绝。首联点出自己与成都神君的关系。“高踪”二字暗含对成都神君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