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稽古寿亭,写竹如写字。
丹砂作水墨,撑天拄平地。
家法妙不传,后来谁述继。
爰有东田公,卓然挺苗裔。
异代俨同堂,遐心得遥契。
手敏心亦灵,胆大心仍细。
写竹不写竹,用意不用意。
鹅溪绢许长,长安纸增贵。
伸纸拂素绢,落笔事游戏。
千㡧万轴馀,顷刻盈箱笥。
风晴与月露,变化穷形势。
旁观看不及,叱吒鬼神避。
还坐自观心,心王了无事。
如是写竹人,写竹亦如是。
借问寿亭翁,是同还是异。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每句诗的开头为“赠关东田写墨竹”,其中“赠”是主题,表示这是一首送别诗。
  • 接下来是“粤稽古寿亭,写竹如写字”,这是对古寿亭(即关东田)及其人的描述。
  • 然后是“丹砂作水墨,撑天拄平地。家法妙不传,后来谁述继。”,描述了古寿亭在墨竹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其家族传承的秘诀,这些都被后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 “爰有东田公,卓然挺苗裔。”,赞美了古寿亭的儿子(东田公),并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认可。
  • “异代俨同堂,遐心得遥契。”,描绘了不同世代的人能够与古寿亭的精神相契合。
  • 接下来的诗句都是对古寿亭及其作品的赞美和描述,如“手敏心亦灵,胆大心仍细。”等。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译文:

  • 第一句:“赠关东田写墨竹” - 这是一首诗的序言,表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是赠送给关东田(即古寿亭)的墨竹。
  • 第二句:“粤稽古寿亭,写竹如写字” - 这是对古寿亭(即关东田)及其书法艺术的赞美。
  • 第三句:“丹砂作水墨,撑天拄平地” - 描述了古寿亭如何将丹砂(一种矿物质颜料)运用到水墨画中,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也暗喻了他的书法如同支撑天地一般稳固而有力。
  • 第四句:“家法妙不传,后来谁述继” - 赞美了古寿亭的书法技艺达到了难以传授的境界,他的后代们无法完全理解和继承这些精妙的技艺。
  • 第五句:“爰有东田公,卓然挺苗裔” - 赞美了古寿亭的儿子(即东田公)继承了父亲的风采,成为书法界的佼佼者。
  • 第六句:“异代俨同堂,遐心得遥契” - 描绘了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够与古寿亭的精神相契合,表达了他的影响力跨越时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 第七至第十句:继续描述了古寿亭的书法艺术以及他的后代们的成就。
  • 第十一句:“风晴与月露,变化穷形势” - 赞美了古寿亭的作品如同自然景色一样多变,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 第十二句:“旁观看不及,叱吒鬼神避” - 描绘了人们看到古寿亭的作品时,都惊叹不已,甚至敬畏到不敢直视的程度。
  • 第十三句:“还坐自观心,心王了无事” - 表达了古寿亭在创作过程中的心态平和,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心的感受。
  • 第十四、十五句:“如是写竹人,写竹亦如是” - 总结了古寿亭的创作方法,即用心观察竹子的自然形态,然后用笔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
  • 最后两句:询问读者是否认同古寿亭的观点,即同或异。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古寿亭及其书法艺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古寿亭的书法技艺、家庭传承等方面进行描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卓越成就。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人物的情感表达,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此外,诗中的比喻手法运用得当,如将古寿亭的书法技艺比作撑天拄地的丹砂,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的技艺之高超。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赞美之情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