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赏析】 这是一首赠人七律。杨鬯,字长庚,唐代人,官至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杨鬯时所写的。全诗以“才”、“学”和“文”三个关键词贯穿全文,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期许,以及对他的未来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诗的前四句主要描绘了杨鬯的才华和学问,称赞他的文采直出两汉前,诗篇不落三唐后。接着两句描述了他的朋友众多且关系亲密,曾目送飞鸿而未见其人。最后两句则写他因直言而被贬,但仍然豪放大笑
刘吟祉偕严周二子过大通赋赠 可惜荔枝红易落,佳客不来山鸟啄。 红稀绿暗掩荆扉,茶熟香清思旧约。 何人江上驻扁舟,惊起沙边闲白鸥。 林间犬吠知有客,短墙倚望凝双眸。 闻声识客客不俗,行吟直到树边屋。 谛观乃是意中人,昨日面生今面熟。 白莲社长刘驎之,严陵周党遥相期。 馀闲更坐三生石,长日惟消百八棋。 棋罢花间陈玉馔,清斋留与山僧饭。 客来已过午钟鸣,非时未敢行方便。 高人饱食自主宾,野老傍观各任真
【赏析】 《寿双桂天公》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一位隐居者的生活。首联点明隐居的时间,地点。颔联写隐居的环境和主人的品格。颈联写这位隐居者的生活态度。尾联则写这位隐者的生活情趣。 “震旦只林秋近晚”,意思是说:在震旦的大地上(中国)树林里秋色已经接近傍晚了。这一句是写诗人的所见,也暗示出他的所居。“双桂花开方烂熳”意思是:秋天到了,双桂树的花朵已经开得十分茂盛。这句是写诗人的所观
注释: 1. 白衣:指郑太史,即郑清之。大颠:指大通,今属安徽。玉带:指郑太史的官服。输将:送别。野禅:指大通寺。两人:指郑、陆二人。可一不可再:意谓人生难逢,不可重来一次。古今:指古今中外。争流传:争相传颂。 2. 何如:如何,怎么样。珠江:指广州,今属广东。郑太史:指郑清之。儒门:指儒家学派。契宗旨:指接受儒家思想。金鳞:指黄金色的鱼,比喻才华或富贵。凤池:指朝廷。龙颜:指皇帝的面容。动欢喜
草圣歌赠张明府子白 灵兔脱颖铦如锥,束身归命供指挥。紫羊之肝青麟髓,相将水石同襟期。 楮生辗转拂玉案,借问主人何所为。主人隐几鸣琴罢,春来公事方休假。 官船几日到珠江,山川一路明如画。乘兴重来访旧游,藉草班荆理前话。 林间飒飒风雨生,解衣磅礡深经营。须臾伸纸作大字,虎踞龙蟠雷乍惊。 心王运臂臂运指,巨灵赑屃随驱使。临池飞出北溟鱼,含毫吸尽西江水。 左拿右掣妙无端,一疾一徐皆至理。行乎其所不得不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东林寺和果泉居士的深情怀念。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我回忆起东林寺池面上的水,清澈得能涵纳天地的精气。 > 我回忆起东林寺池上的人们,他们如同珠宝般圆润而洁白,时常与我相亲相爱。 > 果泉居士就居住在其中一座寺院里,他的心如秋水般清澈透明,如同玉骨一般坚毅。 > 有时候他经过我身边时,我便与他谈论老庄之道,他总是从容不迫地进入我的居所再上到厅堂。 > 有时他经过我身边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释 精粗生熟不自知,妄想壁闲书半偈。 - "精粗"和"生熟"指的是事物的好坏、优劣,"不自知"表示作者对此毫无认识或意识。"妄想"在这里可能是指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愿望。"壁"可能指的是墙壁或者书本上的插图。"书半偈"意味着只有一半的内容是有意义的。 - "妄想"与"壁闲"结合表明作者在墙壁上随意涂鸦,而墙上的图案可能是半句话
【注释】 吴仲书:指唐代画家吴道子,有“画圣”之称。高:这里指画技高超。 真:真实,不虚假。 兴来赠我一大轴,画工如山逊不如:意思是说,吴仲书看到我高兴时,便赠送给我一幅大画卷,画工之多如同高山,却仍不如我的画卷。 我时握手发大笑:我时常与吴仲书握手,开怀畅笑。 多君厚意非区区:您对我如此深厚的友情,不是一般的感情所能比的。 山僧本是种莲者:山中的和尚本来是种莲花的人。 识得莲花真与假
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子汉,他是一位汉人。诗人描述了一位长髯道士手执一囊从罗浮山中取出遗物,并赋诗纪念。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1. 道学先生生妄想,默与飞云互来往。 - “道学先生”指的是对道教学说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或修行者。“妄想”意味着这些学者们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默”在这里表示静默、沉默。“飞云”通常指天空中的云彩,这里比喻道学先生的幻想如同飘渺的云彩一样无迹可寻。 2.
送容西渡典教饶平 先生于我称世友,曾记鸡坛逐游走。 绛帐趋庭莱子衣,玄亭问字侯芭酒。 酒阑舞罢各西东,阶前老树摇悲风。 大鱼化鹏奋奇翼,鸴鸠斥鴳随飞蓬。 路旁车笠一相见,云泥惆怅何匆匆。 前年客自冈州至,闻说园林多胜事。 凿池引水种莲花,叠石为山起平地。 主人爱道不爱金,布地延僧宣妙义。 寄语能来及早来,尘世闲人闲不易。 我闻客语信还疑,琼林讵有鹪鹩枝。 山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实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