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孜
康裕卿潘象安管建初诸山人枉过雅集得云字 长安何事集鸥群,四海论心绝世氛。 纸上烟霞生岳色,毫端蝌蚪落溪云。 雨馀旅馆先秋至,月满空阶欲夜分。 弹铗欢歌忘去住,尊前休勒北山文。 注释: 康裕卿、潘象安、管建初等人来到我的雅集中,得到“云”字。 为什么在长安聚集一群像鸥一样的人们?四海之内都以他们为知己。 纸上的烟霞仿佛生出泰山的气势和色彩,笔锋之下似乎有蝌蚪般的文字落下。 雨后余晖映照着旅店
【注释】 1.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2. 稚干:许稚干,字稚干,唐代诗人。3. 寮长:官名,即幕僚之首。 4. 童子鸣:指童子们吹箫打鼓,庆祝七夕的乐舞。5. 王太仆仪甫园亭得惊字:王太仆(王羲之),字仪甫,晋朝书法家。“惊”字取自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写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此处用以形容欢乐的气氛。 【赏析】
登高台 四面山围屋,三洲水绕城。 帆樯树杪出,楼榭镜中明。 古桂含霜色,长松隐浪声。 尘机尽寥落,堪与白鸥盟。 译文: 登上高山之巅,只见四周群山环绕着这座小屋,三片水域围绕着城墙蜿蜒而过。 船只的桅杆和旗帜在山顶的树梢间显露出来,而远处的城市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 古老的桂枝散发着淡淡的霜气,而高大的松树则掩映在波浪声中显得静谧无声。 在这纷扰的世界之外,一切尘嚣都变得如此渺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灵洲晚眺 2. 月色满长林。 3. 绝浦闻渔笛,空山响梵音。 4. 潮回江岸远,雁下水云深。 5. 歌舞浑忘寐,扁舟尘外心。 译文: 在灵洲上,我延晚时分去眺望,只见月光洒满了整个树林。 在宽阔的水面上,我能听到远处传来渔船上的笛声,空山中也传来了梵音。 潮水退去,江岸变得遥远,大雁飞过水面,云朵飘向远方。
【注释】 (1)湘云:指湘江上的白云。 (2)翠浪平:青翠的波浪平缓。 (3)蝉喧:蝉鸣声喧嚷。 (4)泛舟萍:在浮萍上泛舟。 (5)赏趣:欣赏的乐趣。 (6)逸人名:隐士的名声。 【赏析】 这首七绝,以湘水为背景,写山水间的生活情趣。 首句“雨过湘云卷”,描绘了一幅湘江边雨过天晴的景象。湘水碧波荡漾,被雨水洗净后更显清新。“风回翠浪平”一句中,翠浪指的是湘江两岸的青草和树木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本题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读懂诗句,把握其内容;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大意; 第三步,抓住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赏析。 本诗为五律体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诗人进入南华寺后的感受,“一入”点明主题。“飘然万虑灰”,意谓进入佛门,一切俗念都烟消云散了。这两句诗以“菩提境”作总括,点出了全诗的核心意境,即佛家所谓的“悟”。
【注】: - 石室:指山中的石室。 - 悬幽梦:指的是梦中的仙境。 - 云栖:指云雾缭绕的地方。 - 构宿缘:指建立长久的缘分或关系。 - 挥毫开霁色:挥动毛笔,描绘出晴朗的天空。 - 把酒问青天:把酒杯举起来向天空敬问。 - 积翠沾衣袂:形容山中景色如翠绿色一样沾在了衣服上。 - 晴光泛绮筵:阳光照在华丽的筵席上。 - 苍苔千古刻:指古老的青苔上刻有无数的历史痕迹。 - 抚罢意茫然:抚摸过之后
【解析】 “野客爱清秋”的意思是:我喜爱秋天的清静。“樵山”指代樵夫,这里借指隐居山林。“胜游”指美好的旅游。“峰连五岭色”,意思是五岭山峰连绵不绝、色彩斑斓。“泉瞰大江流”意思是俯瞰长江奔流不息的水流。“把袂云随杖”意思是手执拂尘,随着拄杖行走在云海中。“桂丛幽”意思是桂花丛中幽静。 【答案】 译文:我喜好清静的秋天,喜欢到樵夫居住的山上寻找游览的好地方。五岭山峦重叠连绵不断,山的颜色斑斓多彩
【注】山中即事:山中即景之作。 名胜来何许,群仙迹尚存。 瑶缄秘石室,金简出云门。 避世迷桃谷,冥栖卧漆园。 丹砂如可学,尘事讵堪论。 注释:名胜来到何处?那些神仙的遗迹还保存着。 玉匣珍藏着秘密的洞府,金简从云端取出。 躲避世俗而进入桃花源隐居,幽静地在漆园中栖息。 学习丹砂的方法是可以学到的,但尘世间的事情又怎能说清呢? 赏析:此诗为作者游览名胜后有感而作
青山含霁色,联骑入都城。 注释:早晨的青山笼罩在一片晴光之中,我骑着马和诸位好友一同进入了京城。 梵阁云中出,林钟雨后鸣。 注释:远远望去,高高的佛寺楼阁仿佛从云层中飞了出来,而当树林里的报时之钟在雨后响起时,又显得那么动人心魄。 风烟分胜地,岁月老尘缨。 注释:风吹动着层层的云雾,把这座美丽的胜地划分开来;岁月匆匆流逝,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共抱登临癖,重来不负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