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孜
【注】端:指诗题。芙蓉寂寞蓼花寒,词客翩翩访药栏。身系浮名依阙下,兴怜孤调落毫端。漏传宫掖因风至,雁渡江门带月看。零露瀼瀼清几席,金尊频促待飞翰。 译文:芙蓉凋零蓼花开得凄凉,诗人飘泊在外访药人。身系功名心系皇宫,欣赏孤高才调落笔端。消息传到皇宫风传开,大雁过江门边带月归。清泉洒在案前晶莹亮,频频催促金杯等飞鸿。 赏析:首句“芙蓉寂寞蓼花寒”写景,以秋景起兴,寓情于景,点明时间是秋天
喜黎惟敬至,偕童子鸣诸公携酒访之得云字。 注释:高兴的只是黎惟敬到来,他带着小孩一起到我这儿来,拿着酒杯去拜访。“惟敬”是诗人对黎惟敬的称呼,“鸣”是动词,指携带。 译文:高兴只是黎惟敬到来,他带着小孩一起到我这儿来,拿着酒杯去拜访。 赏析:诗中表达了与朋友见面的喜悦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摇落深秋一见君,都门握手更殷勤。 注释:深秋时节,我们相见了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几年京口三山梦,乘兴招携得暂游 - 注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多年来一直梦想着能够到京口的三山(即现在的镇江)游玩的愿望。 - 译文:这几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到京口的三山去游览,现在趁此机会召集亲朋好友一同前往,享受一段短暂的旅行。 - 赏析:这里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 云起半江浮远岫,月明千里落寒流 -
这首诗是诗人在都门与旧父母、王仪甫、太仆康裕卿和建初山人告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期待。 潞河秋色映西山,衰柳都门试一攀。 “潞河”指的是流经北京的一条河流,这里指代诗人的故乡。“西”指的是西边,这里指代都门所在地的方位。“衰柳”指的是秋天的柳树,因为柳树到了秋天就会变黄。“都门”是指京城城门,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
这首诗是陈春宇太史在听说了衡山的美丽之后,写下的一首答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 诗句:“七十峰头一探奇,素心元与白云期。” - 解释:诗人登上了位于衡山的70个山峰,发现了这里的美景。他的内心深处,原本就向往着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 关键词注释:“七十峰”,指衡山上共有70座山峰,这里特指其中的一处。“素心”,指的是纯真、无邪的心境。“云期”,意指如云一般飘渺不定的愿望或追求。
【注释】 桂丛幽:即桂林,指广西。挟策游:拿着书卷出游。 词原:诗词的根本。 仲宣楼:三国时魏人陈琳(字孔璋)曾作《饮马长城窟行》,后人传为曹植之作,故称“陈思”之才为“仲宣”。后来用“仲宣”指代陈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的地点是桂林,时间已是十年前了。当年高卧山中,与世无争,过着隐居生活,如今却要告别了,真是令人惊骇。颔联写友人归途的风采。剑气光芒,直冲北斗;词源丰采
【注释】: 1、芙蓉(芙容):荷花。 2、百二雄关:指险要之地,这里借指衡山的险峻。 3、祝融观海日:传说中的神人祝融氏能观照万物,夜半观海日如日初升。 4、弥勒御天风:弥勒佛曾乘云驾风而飞,这里以之比喻高超的境界或境界。 5、披襟独酌云霄上:披开衣襟,独自畅饮于云天之上,形容心境的高远。 6、散发狂歌瀑布中:披散头发,大声歌唱在瀑布中,形容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7、支公:即慧远,东晋僧人
秋夜,我陪童子鸣潘象安洪从周康裕卿管建初集许仪部长官宅送庆伯弟得流字。仗剑清歌达者流,蓟门折柳向炎州。风尘万里愁艰涉,岁月孤踪可滞留。先泽远贻分雁影,恩波新沐迟鹓俦。遥闻乡国烽烟息,早赋云篇拜冕旒。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情感。 首联“仗剑清歌达者流,蓟门折柳向炎州。”意思是说,手持长剑,歌声嘹亮,如同流水一般,一路向前,蓟门折下的柳枝飘向了炎州
皓魄盈盈出绛霄,金茎孤倚夜迢迢。 尊前风露清砧起,笛里关山一雁飘。 楚客狂歌飞白雪,燕台秋色晃银桥。 合欢况更逢知己,蒋径梁园漫寂寥。 注释: - 皓魄:明亮的月光。 - 绛霄:红色的天空。 - 金茎:铜制的月亮。 - 尊前:酒杯之前。 - 风露:微风和露水。 - 清砧:清脆的砧声。 - 笛里:笛声中。 - 关山:关隘和山峦。 - 楚客:指古代楚国的人。 - 狂歌:放荡不羁的歌声。 - 燕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相关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体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翠华环四壁,绝胜隐巍宫。”翠华环绕四周,远远望去,比隐在山中的皇宫更美。翠华,即翠绿之华盖,指皇帝的车驾。环,环绕。巍,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