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
注释: 1. 夜台一闭无时尽,逝水东流何处还?:夜台,指墓地。逝水,流水逝去。无时尽,没有尽头。田家收已尽,苍苍只白茅:田野上的收割已经结束,只见一片茂盛的茅草。 2. 我欲从之何所如:我该去向何处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哭刘希夷》诗中所写。首二句“夜台一闭无时尽,逝水东流何处还?”以问答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之情。夜台,指墓地,寓意朋友的生死离别;逝水,喻指时光流逝
【注释】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吾友张贞期:指我的友人张贞期。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人随流水逝去,我留下的只有诗书。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严光喜欢隐居,谢灵运喜欢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清风刚吹来时作颂,闲暇无事时消除忧愁。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时常跟古人一起谈论,足迹将追随山水的幽深。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我孤独地仰望苍穹,只能看见黄河流淌。
【注释】 东林:山名。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气微白:《文选·陆机<赴东海道中都经过交址山>诗序》:“气薄云天,寒鸟飞绝。” 吾亦自兹去:我也要从这里离去。北山归草堂:回到家乡的草堂。仲冬正三五:冬至时正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月遥相望:太阳和月亮相互照耀。 萧萧过颍上:形容风声凄切。昽昽辨少阳:形容天气寒冷。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河面上结了冰,雪下得很大,田野里大火燃烧,把枯桑烧成了灰。 【译文】
【诗句解析】 1.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注释:支公已经去世,在影塔山上留下了痕迹。 赏析:诗人以支公的逝世为背景,描绘了影塔山的古老风貌。 2.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注释:又有真正的僧人到来,用道场来解救人们的苦难。 赏析:“更有”一词表明接下来的内容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真僧的重要性。 3.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注释:承接着微妙的教义,住在清净的净土。 赏析
山下晚晴 【注释】寥寥:空阔。暝:昏暗。梧桐:落叶乔木,秋季落叶。 【译文】 远远望去天空清朗洁净,小路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蒙蒙。斜阳照射着细雨,秋风吹拂着白色的长虹。云层渐渐散去,山色显得更加昏暗,西北风呼啸而来。归途中,故园的归宿处,一片落叶正飘零。 赏析: 首联“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蒙”,描绘了一幅空旷、静寂的秋日傍晚景色。诗人站在高处,放眼远望,只见天空澄澈明净,没有一丝云翳
颍阳东溪怀古 灵溪氛雾歇,皎镜清心颜。 空色不映水,秋声多在山。 世人久疏旷,万物皆自闲。 白鹭寒更浴,孤云晴未还。 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 无以蹑高步,凄凉岑壑间。 注释: 颍阳东溪怀古:在颍阳的东面寻找古人遗迹,感慨时光流转。 灵溪氛雾歇:形容灵溪上雾气消散,清澈见底。 皎镜清心颜:如同明亮的镜子般清澈的心灵。 空色不映水:水面上的倒影没有了色彩。 秋声多在山:秋天的声音更多出现在山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的全文如下: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 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 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 年年佐尧舜,相与致雍熙。 注释: - 典籍开书府:指官府中的典籍,即书籍和文献。 - 恩荣避鼎司:指的是避嫌,避免参与国家的政务活动。 - 郊丘资有事:指在祭祀天地等大型仪式中,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主持仪式。 -
【解析】 1.“绿笋”,嫩竹。“竹”是诗中的物象,也是诗人的比喻,以竹喻人,暗指诗人自身。“红花”句用典,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原意是说:我像那盛开的红花、结满果实的黄子一样。这里用以比喻妻子的美好容颜。2.“能当此时好”一句中“此时”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承接上文“绿笋”“红花”,又开启下文“独自幽闺里”,在结构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愁来不如死”一句,化用屈原诗句
诗句: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译文:没有媒人,我们失去了道路;只要有了道理,我们就可以乘着它向前。 注释:这首诗的注释如下:嗟,感叹词。“无媒”句,意谓没有依靠或介绍而陷入迷途。“有道”句,意谓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或途径,就可以顺利前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朋友即将离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及其相关注释: 1. 诗句释义:《閟宫凌紫微》中,“閟宫”指庄严的宫殿,而“凌紫微”则形容其高耸入云。这里的“启母”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禹的妻子,启的母亲。“芳草闭闲扉”描绘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景象,花草茂盛但无人往来。 2. 译文:在庄严的宫殿中,我看到了昔日帝子的身影,他如今何在?王孙也未曾归来,只是春风吹过,玉佩发出声响;暮雨洒落,灵衣被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