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灵山结幽秀,鹫岭起嵯峨。 - 灵山:指佛教中的灵山,即五台山,象征高远和神秘。 - 幽秀:形容景色秀丽而幽静。 - 鹫岭:指峨眉山中的一种山峰,因其形状像鹰而得名。 - 嵯峨: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的陡峭。 第2句: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 - 梵宇:指佛教建筑,通常用木材和瓦片搭建。 - 盘空出:形容建筑结构复杂、宏伟,好像从天空伸出一样。 - 香云
西溪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藉渔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注释: - 十里清溪曲:形容溪流曲折蜿蜒,两岸绿树成荫。 - 修篁入望深:指远处的竹林延伸到视线之外。 - 暖催梅信早:春天的温暖使梅花提前开放。 - 水落草痕侵:水面下降,露出草根的痕迹。 - 俗藉渔为业:普通人以捕鱼为生。 - 园饶笋作林:园中竹笋茂密,如同树林一般。 -
淅沥的秋雨声敲打着窗户,心中郁结不平。 离别的愁恨随着树叶的飘落而更加深切,分别的怨恨像蟋蟀的鸣叫声一般让人痛苦不堪。 寂静的瑶台之室隔着重重山水,深重的黑夜笼罩着碧海般的天空。 玉制的琴弦发出哀怨的响声,夜宫中的更鼓敲得凄厉无比。 注释: 1. 淅沥动秋声:淅沥,形容秋雨细密而连续不断的样子。动,指声音传播开来。秋声,泛指秋天的风雨声或落叶声等自然声响。 2. 中心郁不平:内心充满了不平之气
【解析】 “过维扬”:路过扬州。“重”:再次。“邗沟地”:即邗沟故道,古时一条沟通江淮的运河。“春风细草生”“帆樯连贾舶”“笙吹满江城”:都是描写扬州春天的美景和扬州市民的生活情态。 【答案】 【注释】 过维扬 ——重访扬州。 重:再次。 邗(hán)沟:古时的一条水道,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地:这里指水道两旁的平原地区。 细草:嫩绿的野草。 物力:物资资源。 须:必须。 民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 “澹冶”是形容山水的清丽。“幽探”指在清晨去探访。“烟笼”即“烟笼翠竹”,“岩下”“石边”都是借代山石,“苔”是苔藓。“断续听啼鸟”,有“断续”和“啼鸟”可知是早晨;“飘摇惜落梅”,有“飘摇”和“落梅”可知是傍晚。 【答案】 译文:雨中有幸到锡山园林去游览,只见青翠的山色显得分外明丽,清晨来到这山中去探访。烟雾缭绕着山石下的翠竹,雨水洗刷着山石边的绿苔。不时地听到鸟儿的叫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迢递从沙漠 - 此句描绘了金莲花的生长环境,沙漠的遥远和荒凉。 - 迢递:形容距离遥远,这里指金莲花生长在遥远的地方,沙漠之地。 - 沙漠:一个荒凉、缺水的环境,金莲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2. 孤根待品题 - 强调了金莲花的孤独和独立。 - 孤根:指的是单根,没有分支的植物,突出了它的独立性。 - 待品题:意味着等待着人们的评价或赞誉。 -
【注】东表:指东方的帝王,即康熙皇帝。西秦:指西方的秦地,这里借代西北边区。雨霖:降雨。扬清:发扬清正廉洁之风。激浊:激化腐败之风。旷世:超越时代,超然独立。孤芳:高洁的品格。抚育:抚养教育。 【赏析】 这首诗是康熙三十二年六月(1693)赐给总督佛伦的御制诗,其内容主要是对佛伦的褒奖。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四联各四句。第一联“东表闻风化”,赞扬佛伦在西北边区弘扬朝廷的教化
【注释】 登报恩寺浮图:登上报恩寺的塔。 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 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 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 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上报恩寺塔的所见所感。 第一句“涌地千寻起”,形容报恩寺塔高耸入云,直冲云霄。第二句“摩霄九级悬”,进一步描绘塔身的壮丽,九级台阶直通天际。第三句“琉璃垂法相”,指塔身用琉璃装饰,法相庄严。第四句“翡翠结香烟”
注释: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幽兰:一种兰花,香清雅致。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纡徐:曲折。 合:通“遏”,阻挡。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韶华: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云栖时所作。首联写景,描绘出了云栖的幽静之美。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云栖的景色特点,山径弯曲曲折,溪水潺潺流淌。颈联写人,诗人倚栏聆听鸟儿的叫声,攀爬险峻的山峰采摘异香的花草。尾联写物,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返照寒松影,心悬泣露霜。” - 注释:夕阳的余晖洒在松树之上,映出一片寒冷的影子。内心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如同清晨的露水般冷清。 - 赏析: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哀愁与孤独。 2. “一生常感悼,数载几悲凉。” - 注释:一生中常常感受到深深的悲伤与悼念,经过数年仍然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 - 赏析:强调诗人对亡者的无尽怀念和持续的悲伤状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