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注释】 入:进入;沙虎口:沙漠中的虎口,形容荒凉的地带。 秋末巡沙塞,冬深六辔还。 秋末:秋季结束时,指农历九月底。 六辔还:驾车六辔(缰绳)而回,指回到自己的驻地。 猎猎:风吹草木声。 骎骎:马行貌。 班马闲:骑着斑驳的老马悠闲地散步。 勤劳因国事,计日对慈颜。 勤劳:勤劳于政务,勤勉于政事。 因:因为。 国事:国家大事。 慈颜:母亲的面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家途中所作
归化城夜月 此际殊方月,关山远近看。 清辉临玉帐,皎色耀金盘。 烟野照逾阔,霜空夜未寒。 坐消行漏永,沙塞绝风湍。 译文: 在这远离家乡的异乡,看着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关山在远近之间都可以看得清楚。月光洒落在帐篷上,如同玉石一样闪耀;月光照耀在大盘子上,如金色的光辉。烟雾弥漫的原野显得更加广阔,而天空中的月光并没有因夜色而变得寒冷。坐下来消磨时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注释】 入望香台迥,巡行陟历遥:进入寺庙远望,登上香台眺望远处。 磬声清静夜,幡影飏晴霄:寺中的钟声清脆悠扬,在寂静的夜晚回荡;寺院里的风幡随风飘扬,在晴朗的天空下高挂。 梵相金泥古,经廊画壁凋:梵相(佛像)是金色的泥土雕塑,经过岁月的侵蚀已显得陈旧;寺院里的走廊上挂着壁画,已经有些剥落和褪色。 登临纵遐瞩,紫塞接岧峣:登上山峰远眺远方,紫色边关与高山相接。 【赏析】
注释: 立秋在六月 庚伏虽云尽,依然六月中。 歊蒸临水榭,溽暑望金风。 未变楸梧色,还舒菡萏红。 杖藜西顾意,数问奏边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前四句写立秋时节的景象,后四句写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夏日的炎热、梧桐的翠绿和荷花的艳丽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解读 1 军门延夕眺 - 此句表明诗人在傍晚时登高远望。"军门"通常指的是军营的出入口,也暗示着军事行动或战争的准备状态。"延夕眺"中的"延"可能意味着延长或持续的行为,而"夕眺"则强调了傍晚时分的眺望。 2. 云气澹遥天 - 描述了天空中云彩的形态和颜色。"澹"意为淡雅,"遥"表达了空间的距离感,整个表达给人一种宁静、遥远的自然景观感觉。 3. 古塞千峰月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解释: 1. "河套西望":指的是古代黄河以西的地区,这里指的是边远荒僻之地。 2. "往代存虚议,今为我外藩":以前人们只是议论和想象,现在却成了我的边疆。这里的“虚议”指的是过去人们对边疆的无实之论,而“外藩”则是对外邦、边远地区的一种称呼。 3. "河环沙碛暖,境阔草滩繁":黄河环绕着荒凉的沙漠地带,气候温暖;边境辽阔,草原茂盛
十一月三日泛舟黄河,水势凌厉开始下行。 黄河的水多么澄澈,波浪突然平静下来。 风紧解缆船缓缓前行,波浪不兴移舟继续前进。 威行宜于天气肃穆,恩布感于阳和上升。 教化应当广泛融洽,嚣氛顷刻间被消除
【注释】 过:经过。密云:地名,今北京密云县。作:诗的开头语。 秋气驱残暑:秋天的天气驱散了夏天残余的酷热。 青林:青色的树林。堕叶稀:树上的叶子落下稀疏。 马嘶:马叫声。凉籁:凉爽的风声。动:使……振动。 蝉噪夕阳微:蝉在夕阳下鸣叫。 河绕:河水环绕。遥通塞:远通边塞。 山回:山峦回旋。尽拱:都环绕。畿:京城。这里指京都长安。 黍苗:指庄稼。膏雨:滋润的雨水。 岁事:年景,一年的事情。念民依
【解析】 此题为“炼字型”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出各句中的关键词语,然后结合诗歌大意和注释进行赏析。 第一句“草木未甲坼”,意思是草木还没有发芽,春天还没来到。“甲坼”是古代对草木发芽的称呼。这句诗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年光属早春”,意思是时光已经到早春了,这里指时间已过立春。这两句写早春景象。 “三番劳远驭”,意思是多次远征。“三番”即三次。“远驭”,指出征。这一句写出征之事。
【注释】 经大同府:经过大同府。 塞行:指边塞之行。 初返旆:刚刚回师。 止跸(bì):驻军,停止前进。 帝典:帝王的典章。 尊明德:尊崇美德。 汤盘:指商汤的宝鉴。 时巡惟济物:时常巡查是为了造福百姓。 敷政:治理政事。 安人:安抚人民。 特豁云中赋:特为解除云中地区的赋税负担。 军需:军队供给。 供亿:供应和犒赏。 【赏析】 此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正月出巡至河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