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丘衍
绝域通南舶,炎方接海涛。 神仙比徐市,使者得王敖。 异俗书能记,夷音孰解操。 相看十年外,回首兴滔滔。 【注释】 绝域:极远的边地。南舶:南方来的船只。海涛:大海波涛。 神仙比徐市:传说汉武帝曾派遣到海外求仙访道的人徐福带童男女数千人回东海之滨。这里说仙人如徐福一样。 使者得王敖:指周达可作为出使国中的使者。 异俗书能记:外国的文字记载下来。 夷音孰解操:指不懂汉语。 相看十年外
诗句解读: 1. 万火千门俗 - "万火"指的是无数家庭的灯火通明,"千门"则形容门户众多。"俗"在这里意味着热闹、繁忙。 2. 浮天万井烟 - "浮天"描绘的是天空被烟雾笼罩的景象,"万井"表示无数的井户。这里形容夜晚的景色,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3. 雪中逢此夕 - "雪中"指的是下雪的夜晚,"此夕"指这个特定的时刻。诗人在雪夜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感慨时光飞逝。 4.
这首诗是周达可随奉使过真腊国时作的,他在那里看到真腊国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后,写下了这组诗。 我们来看看第一首诗的第一句“裸壤无霜雪,西南极目天”。这句诗的意思是:这片赤裸的土地,没有霜雪,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天空。这里的“裸壤”指的是裸露的土地,可能是因为气候炎热干燥,土地裸露出来。而“无霜雪”则表明这里的气候非常温暖,冬天不降霜或雪。最后一句“西南极目天”,则是在描述诗人的视线方向
诗句释义: - 好雨来还歇,霏霏入暮多。 - “好雨”指的是及时的雨水,“来还歇”表示雨后不久就停止了。 - “霏霏”形容雨点细小而密集,“入暮”则指到了傍晚时分。 - 这句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雨的喜爱与赞赏。 - 藓墙遗旧湿,庭树忽新柯。 - “藓墙”指的是苔藓覆盖的墙壁,“遗旧湿”意味着这些地方之前被雨水湿润过。 - “庭树忽新柯”中的“新柯”指的是新长出的枝叶,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勃发。
戊申嘉稔 南亩晨烟白,西风万宝成。 人民减饥色,井陌聚欢声。 注释: 戊申:指农历戊申年,即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 南亩:农田的南面。 晨烟:早晨的薄雾。 白:形容烟雾很浓。 万宝:万物,泛指农事。 成:收获。 人民:百姓。 减饥色:减少饥饿之色。 井陌:田间的小路。 聚欢声:聚集欢乐的声音。 高廪:高大的粮仓。 堪赋:可以赋诗。 馋乌:指贪吃的乌鸦。 为浪惊:被贪婪所惊吓。 耕
胡穆仲挽歌词 出处嗟吾道,穷经独暮年。 凋零鲁先哲,感激汉遗贤。 青简馀心在,金华客梦悬。 寥寥想孤鹤,吊影白云边。 注释: - 出处嗟吾道(出处:指代作者的出处或背景): 感叹自己的道路和所学之道。 - 穷经独暮年:独自面对晚年时的学问穷尽。 - 凋零鲁先哲:比喻自己像鲁国的先哲一样已经凋零。 - 感激汉遗贤:感谢汉朝遗留下来的贤士。 - 青简馀心在
【注释】 种竹:诗人写自己在竹林中的生活感受。 近种墙阴竹,幽人此见分:走近竹林,感到竹子的幽深和高洁。 已添潇洒趣,不碍往来云:竹林中增添了许多闲适自在之趣,与往来的云气互不干扰。 书帙光能映,林泉志颇欣:书架上的书籍因竹林的光线显得更加明亮,内心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也更加强烈。 秋风生意好,翠气日氤氲:秋风带来生意盎然的气息,而竹林中弥漫着清新湿润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的考点是炼字。炼字类题目要求考生分析诗句中某个词语的运用
酒醒试野服 酒醉之后,醒来时穿着田野的粗布衣服。 译文:酒醉之后,醒来时穿着田野的粗布衣服。 注释:野服:指穿的衣服简朴朴素。 赏析:首句描写了诗人醉酒醒来后,换上了简朴的衣裳,体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 天高白鹤飞 天空广阔,洁白的仙鹤在空中飞翔。 译文:天空广阔,洁白的仙鹤在高空飞翔。 注释:天高:形容天空高远无垠;白鹤飞:指仙鹤在空中翱翔。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返照馀光白:太阳的余辉反射在水面上,使得水波呈现出白色。 2. 斜虹带雨长:天空中的彩虹斜挂在雨后的云层之间,色彩鲜明而持久。 3. 半天分远近:天边的景象由于距离不同而有远近之分,近处的色彩更为明亮清晰。 4. 二气亵阴阳:天地之间的两种力量(阴阳)在这里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5. 娲石犹能见,秦桥不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