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益
【注释】 陶令:东晋诗人陶渊明。柴桑:指他隐居的地方,在今江西九江一带。种菊:指他在庐山种菊花。满东园:指菊花开得很茂盛。 物畅:事物畅达,指心情舒畅。身约:指身体轻松。道弥存:指精神修养的功夫更加强固了。 世路:指仕途。浩漫漫:辽阔无边。波澜:喻世事变幻莫测。 变故:变化不定的事。须臾:形容很短的时间。原无端:没有原因。 云中龙:喻高官显宦。阱中猿:喻低微小人。 黄雀:喻隐者陶渊明,有王孙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晚年的作品。他晚年隐居辋川别墅,过着田园生活,诗风清淡,意境深远。 诗句逐句释义: 1. 岭峤新开百里堂:“岭峤”指的是高山峻岭,“新开”表示新的开始或建立。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或故乡刚刚开辟了一个新地方,称为“百里堂”。 2. 桃花多种似河阳:“桃花”是春天的象征,“多种”表示数量多且种类丰富。“河阳”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对桃花的比喻。这里的桃花可能是指诗人所种植的桃花
【注释】: 1. 解官抵家口号:解官,卸去官衔;口号,诗歌。指在解职回家的路上写的诗。 2. 自解朝绅间桂坛:朝绅,朝廷官员;间桂坛,比喻高官厚禄。 3. 秋风摇落切云冠:秋风吹落,把云状的帽子也吹落了,比喻仕途得意。 4. 荒涂久矣横今古:荒涂,荒凉的土地,借指官场的黑暗;横,纵横交错;今古,现在和过去;比喻官场的黑暗纵横交错。 5.莫道人间隐不难:莫道,不要说;人间,人世间;难,不容易;隐
【注释】 1. “氛祲”:指妖气、灾异等。2. “议止戈”:《左传·宣公十二年》:“楚王将起师而伐宋,宋华元请道于郑……曰:‘日:‘我闻克谐以邻,不闻以邻为壑’。”《左传》:“楚人将止兵革之难,而修先君之好,使重臣如屈侯,盟于召陵,齐侯欲许之。”3. “图籍”:典籍、书籍4.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封为“酂侯”,即今河南省周口市西毫县。5. “山开百雉”:百雉,古代宫阙名,这里代指宫殿。6.
诗句解读: 1. 临岐意绪转纷纷,为恋青山与白云。 - 注释: 临岐:站在岔路口;意绪:思绪;纷:杂乱。表达了诗人在岔路口的复杂心情,既留恋山间的美景,又怀念着白云。 - 赏析: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向往。 2. 盛世不闻歌凤德,壮怀何事狎鸥群。 - 注释: 盛世:指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歌凤德:歌颂美好的德行;狎鸥群:与鸥鸟为伍。表达了诗人在盛世中感到的孤寂
诗句原文: 百年宠辱两无惊,东去扶桑近海瀛。 四百芙蓉看倚剑,白云飞断世间情。 注解与赏析: - 百年宠辱两无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的起伏和荣辱不惊的态度,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 - 东去扶桑近海瀛:这里的“扶桑”指的是传说中的日出之地,而“近海瀛”则形容其地理位置的接近大海。 - 四百芙蓉看倚剑:这里的“四百芙蓉”可能是指诗人在归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而“倚剑”则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性格。
【解析】 1.落日:傍晚时分,夕阳的余辉照射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起:吹起,此处指风声。暮飙:傍晚的疾风吹动水面。莽萧条:草木茂盛而显得荒凉萧瑟。2.尘心:世俗之心。欲向:想往,想归。空门:佛教徒所修行的寺庙。尽:完,全。翻怜苦海飘:世间的苦难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3.岁月:时间。驱人:使人匆忙地度过。不知:不了解、不知道。遥:遥远。蒹葭:芦苇丛生的地方,此处指梦中的景象。牵梦:牵引着梦境。4.子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答题时先指出本诗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表达的情感、用词造句等方面分析即可。 首先明确本题的考点是“炼字”,即炼字指对词语进行锤炼,使语言更为凝练准确的一种修辞方式。炼字,就是斟酌每一个字,推敲其含义。炼字能使句子在语言上更加精练准确。它要求作者根据具体语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巧妙搭配,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杜门伏枕夏初时,残夏犹然理术芝。 日月似私猿鹤侣,溪山不妒柏松姿。 还从逐鹿看人世,或与持螯对酒卮。 欲制颓龄惟有菊,秋风应与长东篱。 注释 1. 杜门伏枕:闭门不出,伏案小憩。 2. 残夏:指夏季的剩余时节。 3. 理术芝:在道家思想中,“理”指的是理解、掌握自然规律,“术芝”则是一种比喻,指道法自然的奥秘。 4. 日月似私猿鹤侣:用“私人”形容日和月仿佛是与猿鹤为友
区益的《答钟穗坡太仆见赠》是一首描绘友情与离别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和美好愿景的怀念。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首句:“当年司驾近黄扉。” 这句描述了诗人曾经近距离地接近朝廷,掌管司驾之职。 - 次句:“苜蓿春深宛马肥。” 这里通过“苜蓿”和“宛马”两个意象,展现了春天田野的生机与辽阔,宛马肥美,形象生动。 - 第三句:“云锦久辞仙阙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