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泛池舟 桂舟兰作枻,芬芳皆绝世。 只可弄潺湲,焉能济大川。 树悬凉夜月,风散碧潭烟。 未得同鱼子,菱歌共扣舷。 注释: 1. 泛池舟:泛指泛舟于水中,池中泛舟。 2. 桂舟兰作枻:用桂木做的船桨和兰草做的船帆,都是极其珍贵的材料。 3. 芬芳皆绝世:形容这两种材料的芳香无与伦比。 4. 只可弄潺湲:只能玩弄小水流。潺湲,水流缓缓的样子,此处形容小水声。 5. 焉能济大川:怎么能渡过大江大河。
【注释】 五岳径:指通往五岳的山间小径。 苟能知止足:如果能知道满足,懂得适可而止。 少室山:嵩山的别称。 【赏析】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是王维晚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春日游赏平泉时所见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愿望。 全诗共二十句,每两句为一组,分别描述了诗人在平泉的不同景象和感受。第一组“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描写了作者在平泉游览时的感受,虽然山路崎岖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 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 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注释:芙蓉含着露水的时候,它的美丽景色就像波浪一样在水中荡漾。芙蓉的花瓣上露水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芙蓉的花瓣层层叠叠,就像穿着朱红色的裙子一样。芙蓉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烁着红光,就像一片片明亮的秋日阳光。芙蓉花丛中有很多不同的花朵,但它们都不如芙蓉花的美丽。 赏析
注释: 寄家书——寄送家人的信。 琼与中原隔,自然音信疏——琼州与中原相隔遥远,所以自然的音信就少了。 天涯无去雁,船上有回书——海上没有飞往北方的大雁,但船中有来自北方的来信。 一别五年外,相思万里馀——自从离别已经五年,思念之情绵延万里。 开缄更多感,老泪湿霜须——打开信封更增加了思念之情,泪水湿润了胡须。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注释】 无题:此诗题目,意即“无题”之意。篴:古代乐器,用竹子做成。 苍崖老:形容松树高耸入云。 碧洞衰:指深山中的兰花,凋谢了。 不劳邻舍篴:意思是用不着吹动竹笙来发出声响,表示自得其乐。 吹起旧时悲:意思是风吹动兰草,发出哀伤的歌声,引起人们的怀念和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借松与竹两种植物的不同境遇抒发自己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认识。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解析】 此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诗,并回答问题。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的情况。本诗的注释有四句,分别是“宛转双翘凤钗举,飘飘翠云轻楚楚。映烛看花未敢前,低鬟向人娇不语。”(《阙题》),据此翻译即可,最后再回答赏析。 第一首:宛转双翘凤钗举,飘飘翠云轻楚楚。 “宛转双翘”是形容女子发髻的饰物;“凤钗”是指古代妇女头上所戴的一种装饰品,用金或银制作,形似凤凰,故称为凤钗
注释: 海石楠,一种植物。 昔见历阳山,鸡笼已孤秀,过去曾看到过历阳山的景色,那里只有一座孤独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 今看海峤树,翠盖何幽茂,现在再看那海峤山上的树木,它们郁郁葱葱,繁茂得就像绿色的帽子一样,非常茂盛。 霰雪讵能侵,烟岚自相揉,即使是下着霰雪,烟雾和云气也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使它们不会受到侵袭。 攀条独临憩,况值清阴昼,我独自攀着树枝,来到树下休息,正赶上这清新宜人的白天。 赏析: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是唐代诗人李德裕的作品,创作于唐朝。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向老多悲恨:这里的“向老”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年龄或状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衰老的感慨。“悲恨”则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时光流逝的哀愁与遗憾。 2. 凄然念一丘:“凄然”形容心情凄凉、悲伤,而“念一丘”则是思念一个特定的地点或事物,这里指代的是作者心中的某个地方或情感寄托。 3. 岩泉终古在
诗句释义: 1. “近蓄东溪水,悠悠起渌波。” - 描述东溪之水蓄积于近处,水面上泛起了波光。 2. “彩鸳留不去,芳草日应多。” - 彩鸳(可能指的是鸳鸯)留不住,而春天的芳草却一日比一日繁茂。 3. “夹岸生奇筱,缘岩覆女萝。” - 夹岸之间生长着奇异的竹类植物,而山崖之上覆盖着女萝。 4. “兰桡思无限,为感濯缨歌。” - 我乘坐着装饰着兰花的船儿,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绪
注释: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 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 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通过对柏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柏树坚韧不拔、高洁孤傲品质的赞美。 第一句“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诗人听说山中有三株古柏,它们生长在隐秘的地方,不受风雨侵袭。这里的“秘阆”指的是隐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