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注释】 红桂树:即桂花,这里指的是桂花树。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想追求那尘世之外的事物,这棵桂花树就是天上的瑶林。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它的花蕊虽然素净洁白,但花瓣却绚丽多彩,好像红色的染料渗透到花心之中。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优美的身姿没有一点瑕疵,芬芳的香味寄托在幽深的地方。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希望像鲜艳的花朵一样色彩明亮,在冰雪中傲然挺立,照亮碧水之滨。 【赏析】
鸂鶒 清浅的湖泽里,双双的鸂鶒正在嬉戏。 前年还是在海上,现在却恋上了洲屿。 想要展翅高飞,溅起水面的水珠。 不能总是这样悠闲地飞翔,只能作逐波凫。 注释:清浅的湖泽:指小湖、小河或池塘,水浅且清澈。双鸂鶒:两种水鸟的总称,即鸂鶒。鸂鶒生活在浅水地带,善于游泳和捕鱼。前年是在海上,现在却恋上了洲屿:前年还在海边,现在却对陆地产生了依恋。洲屿:岸边高地或岛屿。恋上了洲屿
这首诗名为“山桂”,作者通过描绘山中桂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孤独生活中对自然美的依赖与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注解和赏析。 第一首: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 注释:我喜爱山上那些树木,树上满是繁盛的花朵。 - 赏析:此句开篇点明主题,即对山中繁花的赞美。用词简洁有力,直接传达出诗人对山中植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首:临风飘碎锦
诗句: 台岭生奇树,佳名世未知。纤纤疑大菊,落落是松枝。 翻译: 台岭上生长着一棵奇特的树,这棵树的名字在世上却鲜为人知。它的叶子细长而柔美,仿佛在怀疑是否就是盛开的大菊花。它的姿态挺拔,就像是一株松树。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台岭上的一棵奇特的树,它的名字在世上却鲜为人知。它的叶子细长而柔美,像是在大菊花和松树枝条之间徘徊。 赏析: 李德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的译文是: 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 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世间。 幽崖空自老,清汉未知还。 惟有凉秋夜,嫦娥来暂攀。 注释解释: 1. 何年霜夜月 - 问自己什么时候的霜夜月光下,桂花飘落于寒冷的山峰之上。 2. 桂子落寒山 - 描述桂花落下的情景,落在了寒冷的山岭上。 3. 翠干生岩下 - 描述桂花树的树枝长在岩石下面。 4. 金英在世间 - 桂花的金色花蕊遍布在世间。 5.
注释: 1. 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早春时节,来到了禅公的法堂,回忆起在平泉别业的日子。 2. 昔我伊原上,孤游竹树间:以前我在伊原上独自游走,在竹林树木之间。 3. 人依红桂静,鸟傍碧潭闲:人们安静地依偎在红桂花树下,鸟儿悠闲地傍着碧绿的水潭。 4. 松盖低春雪,藤轮倚暮山:松树枝叶覆盖着春天的雪花,藤蔓缠绕着傍晚的山峦。 5. 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永远怀念故乡的家乡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皎月照芳树,鲜葩含素辉。 - 皎月: 明亮的月光。 - 芳树: 美好的树木。 - 鲜葩: 鲜艳的花朵。 - 素辉: 洁白的光芒,此处指月光照射在花上,显得格外洁白。 译文:皎洁的月光照耀着美好的树木,鲜艳的花朵散发着洁白的光芒。 第二句:愁人惜春夜,达曙想岩扉。 - 愁人: 感到忧愁的人。 - 惜春夜: 珍惜春夜的时间。 - 达曙: 直到天亮。 - 岩扉:
诗句释义 1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寒食节过后,细雨开始滋润大地。 -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个节日,人们不生火煮食,只食用冷食。 - 远村:指远离城市、乡村的地方,强调距离和宁静。 - 细雨度川来:形容细雨如织,轻轻洒落在大地上。 2. 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景色的美丽。 - 芳草连溪合:草地与溪流相连,形成一片翠绿的景色。 -
诗句原文: 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 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 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 岂知陶靖节,只自爱吾庐。 注释解释: - 高秋:指秋季,通常与“金秋”等同使用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气氛。在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豪感。 - 惭非隐:表示惭愧,认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隐居者。 - 闲林:指宁静宜人的树林,常用于表现一种远离尘嚣、心境平和的景象。 - 喜退居
注释: 1.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 - 幽居:隐居在深山或者乡村中。 - 人世外:远离人世喧嚣的地方。 - 久厌:长时间厌倦。市朝喧:“市”和“朝”是古代指代城市的两个词,“喧”是嘈杂的意思。 2. 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 - 苍翠:形容树木的绿色生机勃勃的样子。连:连接。 - 双阙:古代皇宫前两边的高楼上建有观景台,称为双阙。 - 微茫:模糊不清,隐约可见。认:认出,辨认。 - 九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