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山居初夏,思念远人的情怀油然而生。首句写怀念之情;第二三句写环境之幽静;四五六句写夜景之美,以景抒情;最后两句写夜梦,表现思归之情。全诗意境清幽宁静,感情真挚而缠绵。 “山中有所忆”,起笔突兀,一语双关,既写了“忆”的内容,又点出了“忆”的对象和原因。“山中有所忆”,即山中的景物引起了他的联想,勾起了他的思绪。“忆”是引起下文的触发点
潭上喜见新月 簪组十年梦,园庐今夕情。 谁怜故乡月,复映碧潭生。 皓彩松上见,寒光波际轻。 还将孤赏意,暂寄玉琴声。 释义: 在水潭上看见新月,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十年来一直戴着簪子和丝带,现在终于回到了家乡。 谁能可怜我这颗漂泊在外的心呢?故乡的月亮又映照在这碧潭之上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上照耀着,清冷的月光在水面上飘浮。 我将孤独赏月的心情寄托在这个美丽的夜晚
山居遇雪喜道者相访 幽居近谷西,乔木与山齐。 野竹连池合,岩松映雪低。 译文: 在山间静谧的居所,我居住的地方靠近山谷,周围是高大的树木,它们与周围的山峦高矮相同。周围生长着茂密的野竹,它们与池塘相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远处的岩石上长着松树,它们的枝叶在雪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低垂,仿佛在为这寂静的山居增添了一份生机。 喜君来白社,值我在青溪。 应笑于陵子,遗荣自灌畦。 赏析: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见呼愧获方外之名因以此诗为报奉寄刘宾客 【注释】:洛阳的士子们多用《平泉赋》来称呼我,很惭愧我得到了“方外之人”的美名,因此我写下这首诗作为回赠。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答之作,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诗中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忆我斋中榻:回忆我在书房中的床铺。 2. 寒宵几独眠: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入睡的情景。 3. 管宁穿亦坐:比喻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也能安于现状。 4. 徐孺去常悬:比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将徐孺子挂念心头。 5. 虫网垂应遍:指家中到处是蜘蛛网,形容生活的艰辛或忙碌。 6. 苔痕染更鲜:苔藓覆盖了痕迹更加明显。 7. 何人及身在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加以理解。本诗首联“初归故乡陌,极望且徐轮”,诗人刚回到故乡,在回家的路上极目远眺,只见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群山之中。颔联“近野樵蒸至,平泉烟火新”,近处传来阵阵砍柴声,炊烟袅袅升起,平泉上的烟火已经升起多时了。颈联“农夫馈鸡黍,渔子荐霜鳞”是说农家送鸡送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思山居一十首 忆村中老人春酒”是要求考生对某位诗人的某一首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赏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诗句的意境、情感及手法。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上几大方面去分析。 此诗为五律,首联写山村清晨饮酒的情景;颈联写屋檐燕子衔泥之忙,檐下小虫结网于高;尾联写闲思村居之乐,转觉仕途劳碌之苦。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抒情委婉含蓄
重忆山居六首·泰山石 注释: 1.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对。 译文:在清晨时分,站在高处望向远方,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大地。远处的扶桑(即东升的太阳)与我遥遥相望。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早起观日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2. 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 译文:大海的颜色如同熔化的黄金一样,群山的颜色则如同点缀的黛色。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诗句】 1. 赋命诚非薄,良时幸已遭。 2. 君当尧舜日,官接凤皇曹。 3. 目睇烟霄阔,心惊羽翼高。 4.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5. 我后怜词客,吾僚并隽髦。 6. 著书同陆贾,待诏比王褒。 7. 重价连悬璧,英词淬宝刀。 8. 泉流初落涧,露滴更濡毫。 9. 赤豹欣来献,彤弓喜暂櫜。 10. 非烟含瑞气,驯雉洁霜毛。 11. 静室便幽独,虚楼散郁陶。 12. 花光晨艳艳,松韵晚骚骚。
鸳鸯篇 陈子昂笔下,鸳鸯与共舞,情深似海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此诗开篇即描绘了昔日情侣化作鸳鸯的浪漫情景,表达了一种永恒不变、不离不弃的情感理念。"昔时同心人" 暗示了情侣之间的深厚感情,而 "化作鸳鸯鸟" 则象征着他们爱情的不朽与永恒。“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描绘了鸳鸯虽在短暂的一夜后分离,但却能长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