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忆平泉杂咏忆春雨 - 注释: 回忆在平泉的杂诗中,关于春天的雨。 - 译文: 我在这里回忆我在平泉的诗歌,其中涉及春天的雨水。 2. 春鸠鸣野树 - 注释: 春天时,鸠鸟在野外的树上鸣叫。 - 译文: 春天里,鸠鸟在野外的树上歌唱。 3. 细雨入池塘 - 注释: 细雨飘落进池塘中。 - 译文: 细雨飘落在池塘中。 4. 潭上花微落 - 注释: 水面上的花朵轻轻落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下面逐句解读: 1. 虽游洛阳道,未识故园花:虽然我在洛阳的道路上游览,但还不认识故乡的花朵。 注释:洛阳:古都名,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这里借指作者居住的城市。 2. 晓忆东溪雪,晴思冠岭霞:早晨在东溪上思念着雪花,晴朗的天空里想着冠岭上的朝霞。 注释:东溪: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此处代指杭州西湖。 3. 谷深兰色秀,村迥柳阴斜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十二峰前月,三声猿夜愁。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必是归星渚,先求历斗牛。还疑烟雨霁,仿佛是嵩丘。 注释: 在十二座山峰的前端,月亮升起,伴随着猿猴的哀鸣和夜晚的忧愁。这里的石头形态奇特,阳光照射时闪烁着寒光。这里一定是星星坠落的地方,先寻求通过斗牛二星。又怀疑雾气散去后,天空中的景象如同嵩山那样雄伟。 赏析: 这首诗以“巫山石”为题
【注释】 将出谷:将要离开隐居的地方。 几日:几天。 辛夷:一种花名,这里指梅花。 倚树怜芳意:依树怜惜花的芳香。 攀条惜岁滋:攀着枝条爱惜春天的生长。 清阴:树荫。 秀色:美好的容貌。 金日:指秋收时节。 羽卮:《汉书·东方朔传》载:“朔为狗烹肉,从者曰:‘食肉当大口快意之,安能复案刀积累,为死狗作羹乎?’朔曰:‘不然,夫狗屠禽兽,乃猪羊之主也。杀之而食,乃百王之礼、居下所以养上也。今君尝进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野人清旦起,扫雪见兰芽。" - 注释:清晨的野人起身去清理积雪,发现了新长出的兰花嫩芽。 - 译文:清晨,我早早起床去清理积满雪花的积雪,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新鲜的兰花芽。 2. "始畎春泉入,惟愁暮景斜。" - 注释:春水开始渗入田地(畎),只担忧夕阳西下时天色变得暗淡。 - 译文:春天的水开始渗透到田间,我担心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金黄,黄昏时分景色会显得有些凄凉。
【注释】 忆平泉杂咏:指晋代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一首,题为“归园田居”。 掇茶英:拾取新采的芽尖。 清明火:古人将茶叶初制的炒青方法叫做“清明火”。 松花:松枝上结的松子。 兰气:兰花散发的香气。 扪萝溪上:沿着小溪边攀援而上。 【赏析】 这首诗是写作者春天在山野中采摘茶叶,然后煮来喝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到山间去采茶
【注释】 忆平泉:回忆《平泉草木记》中所描绘的景物。杂咏:指对自然景物的吟咏。《平泉草木记》为东汉末年张衡所撰,是记载当时洛阳一带山川草木的专著,其中有不少描写春景的诗,如“东城薄暮钟声起,槐柳飞花扑地来”等。初暖:初春时节,气候转暖了。 【译文】 今天刚刚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山中的事怎样呢? 雪融之后,鸟儿欢叫着从空中飞过,水草上跃动着众多的鱼儿。 幽深的松树间,生长着苍翠欲滴的松柏和薜萝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出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 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 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 注释: - 重忆山居六首:这是一组六首诗的总标题。 - 平泉源:这是《重忆山居六首》这组诗的第一首,描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译文: 刚刚走出山谷,水面就像漂浮的芥菜籽;穿过中园,就已经像涓涓细流般流淌。 蜿蜒曲折地穿过竹林小径,浩渺的兰塘在夜色中静静流淌。
【注释】 ①岩中雪:山间积雪。薛萝:薜荔(一种蔓生植物)和萝摩(一种香草)。 ②竹梢低未举:竹子的枝叶下垂,尚未挺直。 ③松盖偃应多:松树的枝叶低垂,好像在休息。 ④山溜随冰落:溪涧的水顺着冰面流下。 ⑤林鹙带霰过:树林间的松鼠带着雪珠经过。 ⑥苦寒歌:指《苦寒行》。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清晨起床,见到屋外飘飞的雪花,想起了山居的宁静生活,于是作一首五言绝句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首联“忽忆岩中雪
忆平泉杂咏忆寒梅 注释: - 忆:回忆、思念。 - 平泉: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 杂咏:对事物多方面的咏叹或评论。 - 忆寒梅:回忆冬天的梅花。 - 寒:冷。 - 塘:池塘。 - 数树梅:很多梅花树。 - 腊前开:在农历腊月(冬季)之前开花。 - 雪映缘岩竹:雪映衬着岩石上长出的竹子。 - 香侵泛水苔:香气弥漫到水中的苔藓上。 - 遥思清景暮:远远地思念那清幽的景色到了傍晚。 - 还有野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