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
在寂静的空山之中,春意正浓,草木自得其芳。 隔溪之人虽未相见,却似依稀呼唤昔日刘郎。 翻译: 在空寂无人的山中,春天的气息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草木在和煦的阳光下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尽管隔着一条小溪,人们没有相见,但那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似乎透过这无形的障碍传达给了每一个人,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呼唤声。 注释 - 寂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响。 - 空山:指人迹罕至或清幽静谧的地方
东城夜归与孚若联句 城上月初起,马头尘不飞。 天开万里碧,漏出九门稀。 衢路人欲静,云林僧未归。 谁知玉京地,此夕共清晖。 译文: 城上的月亮刚刚升起,马蹄扬起的尘土却已经静止不动了。 天空开阔明亮,就像铺开了一片万里碧波。 时间似乎变得缓慢,从城门漏下的阳光也显得格外稀少。 路过的人想要安静下来,云林寺的僧人却没有回来。 谁能知道这玉京之地,今晚能共享这份清新的月色呢? 注释: 1.
【注释】 九月十四日赵尔锡西庄泛舟和“涯翁韵”其一:在九月十四日,赵尔锡乘船游览了西庄。 胜会:美好的聚会;佳辰:良辰美景。 溪山:指自然景色。汗漫身: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汗漫:随意、自由的样子。 百岁健:指长寿健康。 两眉颦:皱眉。 展席云当树,回舟风起苹:展开帆席,云像树一样地漂浮,回船时风使水生波澜,苹花随风摇曳。 谢公:指东晋诗人谢灵运,他经常出游,喜欢游山玩水。 逸兴:闲适的心情。
【解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乘风远行,船在潞州湾外渐行渐远的情景。“利涉”语出《诗经·周南·汝坟》:“浚哲维商,万邦作孚。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禄无丧,四方之纲。”朱熹集传:“利涉,犹言利往。”意思是说,我将要前往的地方是遥远的帝京。“利”,指顺利。“遥”,遥远。 第二联写船在潞州湾内渐行渐近的情景。“遥遥”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朱熹集传:“遥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林烟树”:指京城长安附近的上林苑的树木。上林苑在长安城西,是皇家的花园。上林烟树,即指皇家的园林。“思家千里梦,恋阙万重心”,这两句写诗人思乡之情。“千里梦”指梦中思归,“万重心”指心中忧虑重重,忧心如焚。“欲去频回首
【注释】 张性夫:唐代诗人,字性夫。小景:指诗的小题。四绝句:这是四首五言绝句。著:附着。萧条:荒凉冷落。门:门户。松子:松树的果实。日暮不知还:太阳落山了,儿童还不回家。 【赏析】 秋气着林麓,萧条门户闲。 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萧瑟、清冷的秋景。"秋气"是指秋天的气息,"着"是附着的意思。"林麓"指的是山林和山坡。"萧条"是形容景象凄凉、冷落,"闲"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寂静、寂寞
书尺 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伴校书郎。 坐摊散帙资弹压,风动残编待主张。 叶叶展舒迎雪牖,行行指点照萤囊。 但知持正无偏倚,尺寸何劳计短长。 注释: 1. 文木裁成体直方:意为用笔直的文木雕刻成的东西,形状方正。 2. 高斋时伴校书郎:在高高的书房里陪伴着校书郎。 3. 坐摊散帙资弹压:坐在摊开的书本上,以书籍为武器来镇慑别人。 4. 风动残编待主张:风吹动残存的书籍,等待有人来指导。 5.
注释: 1. 汉阙朝回地:汉宫的宫殿在太阳下山之后,回到了原地。 2. 蓬山雪霁天:蓬莱山的天气晴朗,雪后的天空格外明亮。 3. 凤瞻云外辇:凤凰在云中仰望着皇帝的车子。 4. 雷想殿前鞭:想象皇帝在殿前的鞭声。 5. 绿漾铜池水:绿色的水面在阳光下闪耀。 6. 青浮绮陌烟:青色的烟雾弥漫在华丽的街道上。 7. 太平公等在:太平公等都在这。 8. 未可让前贤:不能让前人先我而去。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把握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炼字等;最后结合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具体内容进行欣赏。 “铜雀金陵总未真,六朝花月几经春”,首联写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作《铜雀台赋》,描绘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壮丽图景,但金陵(今江苏南京)并没有完全恢复
【注释】 西山:即太行山。《水经注》云:“太行,一名西山。” 羲黄:《书·洪范》曰:“日、月、星、辰,其列未得停;列宿受风气。 风,五行之一,东方木之德也。 “羲”指伏羲氏,传说为上古帝王,以画八卦而闻名。 《易纬乾凿度》引伏羲作卦象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之所治者宜也。故有盘古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教民耕种与食。”《淮南子》又谓:“庖牺(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