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注】曹学宪之任江西参政 明时薇省重词臣,南望章江兴转新。 天上彩云随去鹢,域中庐岳待高人。 滕王阁敞千峰晓,徐孺亭孤万木春。 独恨支离荒塞北,未知何日挹清尘。 注释: 1. 明时薇省重词臣:指明朝时期文人地位尊贵,重视诗词官员。薇省是明代的国子监,负责管理科举考试和选拔人才的机构。 2. 南望章江兴转新:南方(指江西)眺望着江河,心情愉悦,希望生活和事业都能迎来新的开始。 3.
诗句解释: 1. “边城寥落战尘馀” - 描述了一个边远城镇,战争过后留下的荒凉景象。 2. “直北犹传箭上书” - 指北方的战事仍在继续,有人还在传递信息和书信。 3. “那有勋名驰异域” - 表示在远方的异国他乡没有这样的功勋和名声。 4. “每因花鸟忆闲居” - 每当看到美丽的花朵和鸟儿时,就想起自己曾经的安逸生活。 5. “桑干水绕重关外” - 桑干河环绕着重要的关口
秋日同孙参戎登阳和城楼 清秋白日映山川,远景平临古塞前。 自得将军无战斗,不妨客子有诗篇。 霜凝锦绣滩中树,风落琮琤石上泉。 莫向燕南频极目,故园迢递海云边。 注释: 1. 清秋白日映山川,远景平临古塞前:形容秋天的景色清新而明亮,山峦与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 2. 自得将军无战斗,不妨客子有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显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3. 霜凝锦绣滩中树
诗句原文如下: 京国城西几度秋,若非高士共谁游。 千家楼阁随登眺,一片湖山费应酬。 风雨乍晴天有意,烟尘不动客堪留。 樽前忽诵黄花句,应是珊瑚入钓钩。 译文 京城西郊,已是几经秋色,若是非高士陪伴,又有谁来共赏? 无数楼阁随着我登高眺望,一片湖光山色让人应接不暇。 风雨乍起时天空晴朗有情意,烟尘未动使游客得以留连。 在酒宴上忽然吟诵出菊花的名句,定是那珊瑚被用作鱼竿上的装饰。 赏析
酬刘二府过岭园 刘宣府人有高才,因非科甲,故有此句。老喜故人海上过,开尊岭圃对烟萝。 才闻朔塞兵初罢,岂料中原事渐多。语到苍生流涕泪,愁临岐路邈山河。 眼前君最强吾意,国士宁须甲乙科。 注释:酬谢刘二府来访并经过自己的花园(岭园)。刘宣府人有高才。因为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所以有这样的句子。我很高兴老朋友在海上来访,我们一起开怀畅饮,欣赏岭园的美景和烟雾缭绕的山峦。才听说北边的战争刚刚结束
【注】 读骝山(作者名)诸公,即读《读唐诗》诗社诸公遗诗。倡和者:指同辈的诗人。次韵:即依韵作诗,和原诗的韵律相同。乾坤:指天地、世界。人高半是贫: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地位较高,但生活却很清贫。结社:建立诗歌社团。莺花:指春天美好的景色。 【注释】 世间何物不成尘:世上有什么不是变成尘土的呢? 惟有诗文重汉秦:只有诗文才能重新评价汉、唐。 偶诵赓吟如晤语:偶尔朗诵、吟唱时,如同面对面交谈一样。
【注释】 李太白的《戏作任城王溶求智水砚》诗云:“借问此中谁得仙,海人曾到百神观。一石飞来花溅泪,胡为辜负林间鸾。”又《酬柴侍御》诗云:“借问此中谁得道,海人曾到百神观。”又《赠韦七赞善》诗云:“海人曾到百神观,玉女窗明正始年。”又《答太白》诗云:“借问此中谁得道,海人曾到百神观。”又《酬崔五郎中》诗云:“海人曾到百神观。” “两贤”,即李、王二位贤人。王司寇即王之涣,字季澄(约689—742)
【注释】 寿河南李封君其子任通政曾使琉球:祝寿给南河的李封君,他的儿子任通政曾经出使琉球。南河:指南直隶。封君:对别人的尊称。封:封号,封建社会里的一种称号。通政:即通政大夫,是明朝的一种官职。 有子今为门下省:你的儿子现在已经做官了,担任了门下的官员。 羡公犹是黑头时:羡慕你还有年轻的时期。羡:羡慕的意思。 鹤姿已卜仙人寿:你的风采已经预示着长寿了。鹤姿:这里指人的仪态端庄高雅。仙人寿
出入三朝琐闼中,恩宠深厚,身处高位。 论官亦是王毛仲,直言敢言,有魏郑公之风。山色青围衙舍满,环境优美,自然景观迷人。泉声乱落古今同,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君自有无疆意,志向远大,不拘泥于小节。肯向溪亭学醉翁,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怀和抱负
【注释】 绿树阴浓:树木茂盛的枝叶遮天蔽日。 篱:短墙。 种瓜不负青门约:语出《汉书·张敞传》,指张敞在长安任京兆尹时,与同僚约定不收取百姓种菜的租钱,结果却收了百姓的菜税。这里用来反用其意,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当年和吕山人立下的约定。 白苎词:指白居易的《白布巾歌》。白居易有两首《白布巾歌》,第一首为《自咏》:白布巾中著紫罗,紫罗中著白布衣。白布紫罗相次见,不知白布是红罗。第二首为《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