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贤真是阨人哉,搜尽枯肠诗又来。
笑我已输三舍地,推君并上百寻台。
清新如此能无法,敏捷应知别有才。
暂乞骚坛罢旗鼓,燕山春到万花开。
【注释】
李太白的《戏作任城王溶求智水砚》诗云:“借问此中谁得仙,海人曾到百神观。一石飞来花溅泪,胡为辜负林间鸾。”又《酬柴侍御》诗云:“借问此中谁得道,海人曾到百神观。”又《赠韦七赞善》诗云:“海人曾到百神观,玉女窗明正始年。”又《答太白》诗云:“借问此中谁得道,海人曾到百神观。”又《酬崔五郎中》诗云:“海人曾到百神观。”
“两贤”,即李、王二位贤人。王司寇即王之涣,字季澄(约689—742),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少孤贫,唐玄宗开元末举进士,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并称为“文章四友”。官至太子太傅,封蓟国公。
“笑我”,指李太白自谦。据《旧唐书·李太白传》,李白有《上阳台帖》,中有“太白再拜”语,后有人伪托太白撰《上阳台帖序》,称太白于天宝三年(744年)秋访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授以《上清五符箓经》。太白乃制书曰:“先生好道:请先生居嵩山少室,北邙山阴,长乐宫,华阴市,少室山下,紫微宫前,见公主家,金墉城,王母坛,玉阙门,金阙门,青牛馆,黄龙潭,三光殿,灵台观,玉堂,紫微宫殿,太乙宫,天柱观,南岳庙,西岳庙,中岳庙,北岳庙,华山庙,恒山庙,泰山庙,东岳庙,北岳庙,中岳庙,南岳庙,西岳庙,华山庙,恒山庙。”司马遂辞归嵩阳山。
“君”,指太白。
“推”,赞许。
“能”,这里指才华。
“清新”二句,谓你如此清新,敏捷,当然别具才华。
“暂乞”二句,意谓暂时罢休,让那骚坛的旗鼓休息吧。
赏析:
李白与王之涣同在盛唐时期名扬天下,二人交谊甚笃。此诗是李白对王之涣的一次戏谑性馈赠。诗中既赞美了王之涣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又以戏谑的口吻嘲笑了自己不如人。全诗语言通俗流畅,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