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世
【注释】:将军吴良卿。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吴良卿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射猎归来血溅刀,长风半度野云高。 译文:打猎回来身上溅满了鲜血,长风吹过野云在天空中飘荡。 注释:射猎:打猎。归来:打猎后返回来。血溅刀:指打猎后沾满血迹的箭矢。 赏析:首句写狩猎,次句写归家,一“归”字将打猎归来与归家联系起来,使诗意完整
【注释】: 水涨溪桥百道通:水流上涨,使得溪桥上的桥梁可以通行。 满江烟浪碧蒙蒙:江面上的烟雾和波浪使整个江面看起来如同一片茫茫的青色。 扬舲:扬起船帆。 分龙雨:形容雨势如龙舞,气势磅礴。 解缆:解开船缆,准备靠岸。 偏惊:突然惊动。 舶(bó):古代一种大型海船。 掉风:船只遇到风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观竞渡舟中的情景。首句“水涨溪桥百道通”描述了江水上涨,使得溪桥上的桥梁可以通行
【注释】 园居即影 其三:这是第三首《园居即影》。园,指隐居的园林。即影,即景赋诗。此诗为作者自题。兴剧还敲五字诗,兴剧,兴致勃发;五字诗,指五言诗。 睡残春日较迟迟,兴剧还敲五字诗:春天已经过半了,但诗人仍兴致勃勃地吟咏五律诗。 一把长镵七寸管,六时那有得闲时:拿着一把锄头(一“把”是量词,一把相当于两把),七寸的管子(管,即“管钥”,一种农具)。六时而指一日中的六个时辰,没有一刻闲暇的时间。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平芜十里下苍茫,枫树高凝万叶霜。 - 平芜十里:形容视野中辽阔的平原或草地,覆盖了很远的距离。 - 下苍茫:表现出广阔无垠的感觉,给人一种深远和空旷的视觉冲击。 - 枫树高凝万叶霜:描绘出枫叶在秋季被霜打过后更加鲜明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已深秋。 - 高凝万叶霜:用“高”和“万叶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霜打枫叶的沉重感。 第二句:却望故园秋色里
注释:在岸头敲打鼓,祭奠江神,水雾弥漫如同红色的龙在争斗。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天空却显得非常遥远。一杯酒,一阵风,一片雨,都让我感到深深的忧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观竞渡舟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江神的敬畏和对风雨的愁绪。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观竞渡的场景,岸头的鼓声,如雷如电,如同祭祀江神一般。接着诗人描绘了江面的景色,水雾弥漫,如同红色的龙在争斗,这既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象征。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园居即影 其五”是要求考生逐句翻译诗歌;然后浏览选项,抓住意象,结合注释,分析手法,最后写出效果及情感。 诗前四句,写景。首句“宛宛晴云曳钓丝”,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晴空万里,白云缭绕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次句“双双鸂鶒弄明漪”,用“双双鸂鶒”来比喻垂钓者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景物的七绝。全诗以“缏”为关键词,写诗人在春日里穿行于池沼边,听到水泠泠的声音和缏短坭深汲不成的声音,又看到昨夜矶头添几尺的新笋,满林新芽一齐生长的景象。 【答案】 ①呼童:呼唤童仆。②穿(zhuān):行走,穿行。③缏(zhōu):古代的一种织品,这里指用这种织品制成的鞋。④沼(zhǎo):池塘。⑤缏短:即“韈短”,指穿着这种鞋子。⑥坭(ní):泥巴。⑦汲:汲取
【注释】 园居即影:园中居住,影子随之。移来花木渐扶疏:指移种的花木逐渐长得茂盛了。带经、带锄:带经书,是读书人的雅号;带锄,是农事的代称。 【赏析】 诗中写自己隐居园中的闲适生活和读书治学的情趣。前半首写园居的生活;后半首写自己的读书治学生活。全诗写得淡雅自然,不露斧凿之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原诗的内容及思想情感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剥啄”是敲门声,指诗人听到敲门声,但懒得应答。“严楞”,即《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用来解释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白纶巾”是古代文人所戴的一种帽子,用来遮阳。 【答案】 示例: 园居即影 其四 自然懒态厌逢人,剥啄从教耳畔频。 读罢严楞无一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1) “繁花”是关键词,指春花烂漫,百花争艳的春天景象。而“伤心啼鸟一般春”,则是指春天里鸟儿们哀鸣悲啼,它们在春光中也感到悲伤,与诗人一样,都为这美好的春天而感伤。 (2) “十年前度看山眼,屈指于今到几人。”意思是:我当年攀登名山时所怀的壮志雄心,如今已屈指可数了。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岁月无情的感叹。 (3) “刺眼繁花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