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寄谢李廉访题仁文书院 西山凝望耸岧峣,宪府中开爽气摇。 历乱鹅群随彩笔,蹁跹凤翥下青霄。 河滨岂合当题品,院宇真看动斗杓。 千载伫瞻从此始,况堪棠荫见文饶。 注释: 西山:指仁文书院所在地的山。岧峣(yáo yáo):高峻。 宪府:指御史台。唐代御史台长官称大夫,故称“宪府”。 彩笔:指翰林,翰林院的官员。 蹁跹(piān xián):形容舞姿优美。凤翥(zhù):凤凰展翅飞翔。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格式要求为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 济济衣冠聚一堂,须怜道脉类亡羊。 纲常万古天难泯,师友千秋谊不忘。 弱草纷纷随逝水,寒松郁郁自严霜。 振衣直上高台望,骀荡春风遍八荒。 译文: 衣冠华丽的人群聚在一起,我们应可怜道学传承的中断如同羊群失去了牧羊人一般。 传统的纲常伦理历经千年而难以磨灭
【注释】 澹荡:轻慢、舒缓的样子,这里指春风的吹拂。 禾阳:水名,在今安徽霍丘县东,淮河支流。 阖邑:全城。 桑麻:泛指农田中的草木。沾:沾润。雨露:恩泽。 童叟:指老人和小孩。起歌讴:即起歌颂,歌颂的意思。 源流远:指家传。安道:指汉代人安世,字子孺,王莽时官至司命,后封为乐安侯,有安国治民之策。 中牟:春秋时宋国邑名,今河南商丘县南。惠泽:恩惠。稠:多。 下榻:留客住宿。明发去
这首诗的作者在年轻时才华横溢,但到了中年却一事无成,鬓发渐白。他虽然有学问,但却没有用武之地。他的生活平淡如水,没有大起大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选择了隐居,过着清静的生活。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少年奇气颇峥嵘,中岁蹉跎短鬓生。 - 年轻时(少年)才华出众,令人瞩目;中年之后(中岁),时光流逝,头发渐渐稀疏。 - "峥嵘"形容年轻时期才华出众,"蹉跎"意为浪费或耽误
鹭洲胜会以病阻赴漫占二首 懒慢山中学耦耕,丁丁伐木忆同声。 天开章贡千年会,人卧衡庐百感生。 未许春风分半席,独将明月拥孤城。 从来鹭水澄澄绿,好向江门共濯缨。 注释: 1. 懒慢山中学耦耕:在懒慢山中学习时,我常常和伴侣一起耕作。 2. 天开章贡千年会:天空仿佛开启了一个千年的聚会,让我们能够相聚一堂。 3. 人卧衡庐百感生:我在衡庐(今江西赣州)卧床休息时,内心充满了各种感慨。 4.
【注释】: 1. 横经:汉代选拔博士的科目之一,以经术考试取士,故称“横经”。 2. 射策:指应试时应对策问。 3. 猿鹤侣:即猿与鹤为伍,比喻清高隐逸的生活。 4. 重听:指多次听到。 5. 凤凰韶:凤凰鸣声,这里指朝廷的召唤。 6. 吾道须公等:我辈之学必须靠你们来继承发扬。 【译文】: 几年来龙卧深宫稳如山,今天才出朝堂上征召。 官位因经文考核被看重,名望因此科举对策得饶。
注释: 甘子明雪中过山居 甘子明:即甘英,西汉人,曾出使西域。此借指诗人自己。 雪中:指大雪纷飞的天气。 过山居:在山中居住。山居,即隐居。 译文: 甘子明,你像甘英一样,在大雪纷飞的时节经过山中的住所。 学道共年深,俄惊莫境临。 学道:学习道术,指追求道家之学。共年深:共同经历多年。俄,不久;惊,惊觉或惊悟之意;莫境,即“无境”,没有境界、没有界限。 青山原不厌,白雪故相侵。 青山
这首诗是作者在登鸡鸣山时所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与好友同登鸡鸣山的情景。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 注释:鸡鸣山上的高楼阁台耸入云端,我和朋友们一起登上这座山,并没有感到寂寞。 2. 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 注释:我曾经独自前往罗浮山攀登五岭,现在从南京回到故乡,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3. 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
【注释】 谢亲知见存:我向朋友表达我对隐居的渴望。 巢由作远臣:传说中,巢父、许由是尧舜时代的隐士,他们曾拒绝在朝廷里当官。 衡门吾亦爱吾真:衡门是鲁国大夫孟尝君的门庭,他喜欢这个地方。“吾亦”是我。 极知城市逢迎苦,肯受亲朋礼数嗔:我知道那些城市里的人们为了得到名利而相互攀比、讨好别人是很痛苦的,我不愿意那样做。 野鹤青霄承沆瀣:比喻隐士像青天上飞翔的野鹤一样自由自在。 冥鸿天末远风尘
皓魄凌霄夜睡迟,科头松下漫支颐。 看月怀陈光庭: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在松树下休息,欣赏着美丽的月亮。 光涵天地堪谁说,影动鱼龙只自知。 露下风高看斗转,庭空木落听蛩悲。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其中,“光涵天地”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影动鱼龙只自知”则表达了影子的动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的感受。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