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玄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分析鉴赏。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综合题型,考生在复习中既要注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更要关注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情感态度等。首先要注意诗中的字词含义,包括词语本义、通假字和双关语等。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是基础,也是重点。最后要把握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本题要求翻译诗句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高堞邗沟上,清秋夕眺中 - 注释: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望向邗沟边,秋天的傍晚时分。 - 译文:在高耸的城墙之上,眺望着清澈的秋天黄昏。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墙之上,远眺邗沟的情景。高墙象征着防御,而邗沟则暗示了历史的沉淀。秋天的黄昏,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 2. 远烟千树碧,落日半湖红 - 注释:远处的烟雾笼罩着千树
登越王城怀古 霸业今何在,行成计亦深。秋风吹海水,寒日下山阴。 野燎余荒草,孤城带远林。吴仇终克复,不负卧薪心。 诗句释义 霸业今何在 - 霸业:指过去的辉煌功业或伟大的事业。 - 今何在:表示如今这些事业或成就在哪里?是否已经消失或不复存在。 行成计亦深 - 行成:通常指的是实施某种策略或计划。 - 计亦深:表示所采取的策略非常深远和细致,考虑周到。 秋风吹海水 - 秋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理解全诗内容,然后分析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最后结合注释,分析关键词语的含意。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译文:石浦潮水自行返回,我卷起窗帘准备出门。洗尽了草堂的尘污,过云洒下疏雨。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到石浦时的情景。“石浦潮自回”,是说潮水自己返回;“缃帘风欲举”,是说卷起的窗帘将要被风吹动。诗人用“自回”与“欲举”两个动词来表现时间的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首联写久别故人,久无书信,只能寄情于山川,以抒怀远之情;颔联承题抒情,写自己独卧异乡,相思难耐,更感孤独凄凉;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并暗含对友人的劝慰之意;尾联收束全诗,点明“君谦”之字,表明了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 【答案】 译文: 久未与君见面,山水阻隔淮、楚两地,我只有寄情山水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我独卧在江东的雨中,相思之情难以承受。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过淀湖泊石浦”,交代了诗人行踪。次句写湖上景色,以“秋”字点明时令,用一“藏”字,描绘出湖上云霞和夕雨相隐的美景。第三句“何处远行人”,是说在这样宁静优美的环境中,谁会不思念家乡?第四句写远行者,点出了“石浦”,也表达了他思乡之情。此四句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注释:柴门在一月间南京下起了雨,半床的斗帐是西晋时期的书籍。 藜杖在晴天初出户,园林中落叶已萧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馆邸中的所见所感。第一句“柴门一月南京雨”,描绘了南京在一月间的雨水天气;第二句“斗帐半床西晋书”,描述了半床的斗帐中摆放着西晋时期的书籍,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热爱;第三句“藜杖日晴初出户”,描写了在晴朗的日子里,诗人拄着藜杖出门的情景;最后一句“园林落木已萧疏”
【注释】: 雪后次吴江:指诗题中的“次”字,即“经过”。次吴江,即经过吴江。次,动词。 北风吹短日:北风寒冷,吹得太阳显得格外短小。 孤棹倚松陵:孤单的船靠在松树林边的岸边。 城郭留残雪:城郭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
柴门一月南京雨,斗帐半床西晋书。 藜杖日晴初出户,园林落木已萧疏。
相逢一曲酒如渑,京口留欢去未能。 波影满船烟雨散,瓜洲晚见隔江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