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纯
【解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顷刻”意为“片刻”,“须更有入无”意为“必须进入更深一层”。全诗共十六句,每两句为一韵,押平声韵。 注释: 顷刻:片刻 虚通实:虚幻与现实交融 入无:深入 洁庵:程洁庵 工成:完成 夜明珠:指珍贵的珠宝 赏析: 这是一首以赠别为主题的七绝。诗人在离别之际对程洁庵的深情厚谊,通过这十六首赠别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用“顷刻”二字来概括与程洁庵的交往,表现了时间短暂
【注释】 双赠程洁庵十六首:指程德全,字清远,号洁庵。明末清初诗人。 鼎立悬胎鼎:指鼎炉,古代炼丹用的工具,用来烧火的鼎。 太一炉:道教用语,传说是太上老君(即老子)的炼丹炉,也泛指炼丹炉。 生药处:指炼丹用的药材。 下工夫:指炼制药物的过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炼丹的过程。诗中“鼎”指的是古代炼丹用的鼎炉,“太一炉”则是道教中的炼丹炉,两者皆代表炼丹之具。炼丹过程复杂,需要先在鼎中放置药材
诗句:无药休轻举,生铅急下工。 译文:不要轻视修行,要认真对待修行。 注释:本诗表达了对修行的认真态度,强调修行过程中的谨慎和努力。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修行理念,提醒读者在修行的道路上要脚踏实地,不可轻率行事
诗句释义: 1. 身心世事四虚名 - 这四句诗强调了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名相。"身心"指的是人的精神和身体,"世事"则指所有的世俗事务。"四虚名"意味着这四种状态(精神和身体、世俗事务)都不过是空无的名相,没有实体。这里表达了对一切外在事物的否定和超然的态度。 2. 多少迷人被牵萦 - "多少"表示数量众多,"迷人"指的是吸引人的事物或人,"牵萦"则是束缚和纠缠的意思
【赏析】 程洁庵,即程孟阳,字洁庵,号月波,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与吴伟业、钱谦益齐名。此诗为《双赠程洁庵十六首》之一,共四首,每首都写景抒情,以景衬情,借景传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海底生红焰——红焰:红色火焰。在海洋深处燃烧的红色火焰。 山头起白波——白波:白色的波浪。从山顶上涌现出来的美丽景色。 洁庵欢乐处,时听木人歌——木人:木偶。欢乐之处,不时听到木偶在唱歌。 注释
【解析】 这是一首咏道诗,是作者在与孚庵谈论道家学说时有感而作的。全诗共四十六句,分八组:第一、二、三、五组各十句,第四组八句,第六组六句,第七、八两组各六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独立的诗句,分别从“玄门牝户”、“身心向内推”“两仪推荡理”、“一气往来时”“乾坤阖辟无休息”和“我为孚庵明指出”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 玄门牝户不难知 玄牝之门难开启,易经首章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肝肺非龙虎,心肾岂坎离。 性情还混合,乌兔自交持。 注释:人的肝和肺并不是龙虎,心和肾也不是坎离。人的本性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理智也有情感,就像日月交替一样自然。人的身体中,肝脏和肺部共同承担着解毒和呼吸的功能,而心脏和肾脏则共同负责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排泄废物。人的本性是复杂的,既有理智也有情感,就像昼夜交替一样自然。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特点
双赠程洁庵十六首 意要常中守,心休向外迷。 洁庵常定一,胎就养婴儿。 注释:心意要保持平常,不要追求外界的事物而迷失方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就像一颗恒常不变的恒星一般。在修行的初期阶段,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会逐渐进入一种宁静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像是一颗永恒的恒星,不会受到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
注释: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相遇,他们一见钟情,相互倾心,两情相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他们在银河之上相逢的场景,表现了他们一见钟情、相互倾心、两情相悦的情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和翁学录韵 密意参同白玉蟾,元来穷理便通仙。 未明太极生三五,徒涉蓬莱路八千。 释氏家风凭祖印,羲皇道统必心传。 青天独露瑶台月,普印千潭一样圆。 注释: 1. 密意参同白玉蟾:意指秘密的心意与道家思想相融合,如同白玉蟾蜍的神秘力量。 2. 元来穷理便通仙:原本追求真理就能通达神仙境界。 3. 未明太极生三五:指未到天亮时,宇宙的天地还未完全显现(太极生三才),而“三五”可能指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