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元
我有明月珠,得之南海隅。 持以诧时俗,此珠满尘涂。 暴殄不爱惜,役役随所驱。 惭愧辽东彘,不知世有馀。 置之怀袖间,默默且自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明月珠”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志向。全诗共二十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句“我有明月珠,得之南海隅。”是全诗的主题句,诗人通过“明月珠”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明月珠象征着光明、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这首诗是模仿陶渊明的风格,用二十首诗来表达作者对饮酒和人生的态度。下面是逐句的解析和注释: 1. 有士同学道,趣舍邈异境。 - “有士”:指有才学的人或君子。 - “同学道”:共同遵循道德规范的道路。 - “趣舍”:取舍,意指行为的选择。 - “邈异境”:远超过其他的领域或境界。 - 诗句大意:那些有才学的人和君子,他们的行为选择超越了其他所有的领域或境界。 2. 一士学长睡,一夫学长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名为《拟陶渊明饮酒》,共有二十首。《拟陶渊明饮酒》是李白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模仿,其内容大多以饮酒为主题。 第一首:天地俱无穷,无穷为一宅。 注释:天地之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结为一个“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宇宙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万物无尽循环的认识。 第二首:形运能不疲,神行乃无迹。 注释:形体的运动不会使人感到疲惫
【注释】 1. 陶徵君: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2. 事:从事,致力于。 3. 六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乐经》的合称。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五经”是学习的根本和必修的科目,因此称为“六经”。 4. 不惑:指四十岁。古人认为四十岁前应专心致志于学业,到五十岁后才能有所成就。 5. 置之:放下。 6. 五更:即夜半时,此时为鸡鸣叫天明的时候。 7. 巾栉:整理头饰和梳头用具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该诗共二十首,每首都是仿照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的格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1. 仲淹生隋世,麟出非其时。 注释:范仲淹出生于隋朝末年,但此时并非他应有的时机。 2. 上策不见收,由然与世辞。 注释:理想的政治策略没有得到采纳,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纷扰的世界。 3. 讲学河汾间,斯文其在兹。 注释
注释: 松柏经严冬,卓卓霜雪姿。 松柏经过严寒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就像霜雪一样。 孤根异群植,岂在叶与枝。 只有这孤独的根部不同于其他植物,它并不依赖于叶子和枝条。 凡物禀正性,独立不为奇。 所有的物体都遵循着自己的本性,独自存在并不显得奇怪。 春融万汇作,孑孑空尔为。 春天融化万物,唯独你独自站立,显得如此孤独。 思我湖上山,何日税尘羁。 思念我家乡的山峦,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尘土的束缚
这首诗是李白对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第二首的拟作。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1. 自从孟氏来,孰可与吾道。 注释:自从孟氏(即孟浩然)来到,谁能与我同道? 2. 往往存微言,柴桑五柳老。 注释:常常留下细微的言词,在柴桑的五柳下显得年事已高。 3. 纵饮非放达,虽贫不枯槁。 注释:纵情饮酒并非放纵,虽然贫穷但不憔悴。 4. 我爱止酒篇,字字无不好。 注释:我喜爱停止饮酒的作品,每个字都好。
我们来看第一首诗: 凛凛岁云莫,兴言观群书。 - 注释:“凛凛”形容冬天的寒冷,这里用来描绘岁月的无情和时间的流逝;“岁云莫”意为岁月已经消逝,无影无踪;“兴言”表示兴致勃勃地谈论;“观群书”指阅读各种书籍。 - 赏析:诗人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无法挽留。他拿起手中的书籍,满怀热情地阅读起来。 第二首诗是: 大哉洪范篇,帝训孰敢渝。 - 注释:“洪范”是指《洪范》这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夏禹所作
这首诗是模仿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共二十首。每首都以“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开头,然后是对原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最后是赏析。 1. 黄鸟音载好,当春不独飞。 - 注释:黄鸟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在春天的时候并不孤单地飞翔。 - 译文:黄色的鸟儿叫声充满喜悦,春天的时候并不孤单地飞翔。 2. 偶然失群侣,嘤嘤声转悲。 - 注释:突然失去了同伴,发出的声音变得悲伤。 - 译文:突然失去了同伴
【注释】 圣道千万涂,谁知非与是。圣道:指儒家的治国之道。 相是更相非,见界永不毁。相:相互。非:否定。见界:界限、范围。 醴酒入我唇,甘味却类尔。醴酒:甜酒。 何不自见见,高文徒为绮。何:什么。见见:认识。 绮:五彩缤纷的丝织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以“相是更相非,见界永不毁”起兴,表明了对是非、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