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岁云莫,兴言观群书。
大哉洪范篇,帝训孰敢渝。
纵横收七雄,法律荡秦区。
经术卖西京,节义倾东都。
魏才晋清谈,唐诗宋名儒。
宛宛栏栅中,逐逐名誉驱。
圣代辟乾坤,默与三皇符。
相业急济时,学术羞含珠。
历年过二百,风俗还皇虞。
平康用正直,贤智慎其趋。
我们来看第一首诗:
凛凛岁云莫,兴言观群书。
- 注释:“凛凛”形容冬天的寒冷,这里用来描绘岁月的无情和时间的流逝;“岁云莫”意为岁月已经消逝,无影无踪;“兴言”表示兴致勃勃地谈论;“观群书”指阅读各种书籍。
- 赏析:诗人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无法挽留。他拿起手中的书籍,满怀热情地阅读起来。
第二首诗是:
大哉洪范篇,帝训孰敢渝。
- 注释:“洪范”是指《洪范》这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夏禹所作;“帝训”指的是帝王的教导或教诲;“孰”相当于“谁”,疑问词;“渝”意为改变。
- 赏析:诗人感叹《洪范》这部经典著作的深远意义,以及帝王的教导是不可违背的真理。
我们看第三首诗:
纵横收七雄,法律荡秦区。
- 注释:“纵横”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策略,也可能是形容文章或言论纵横捭阖;“七雄”指的是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法律”指法令、法规;“荡”是荡涤、扫除的意思;“秦区”指秦国的地区或势力范围。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统一。
第四首诗是:
经术卖西京,节义倾东都。
- 注释:“经术”指儒家的经典学说;“卖”可能指的是传播、推广;“西京”指长安,古时候对京城的称呼;“节义”指气节和道义;“东都”指洛阳,古时候对京城的另一称呼。
- 赏析:诗人批评当时的学术界只注重经术的传授而忽视道义的培养,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第五首诗是:
魏才晋清谈,唐诗宋名儒。
- 注释:“魏才”指魏晋时期的才子们;“晋清谈”指晋代清谈之风;“清谈”指玄学、佛学等玄妙的言论;“唐诗宋名儒”指唐代的诗歌和宋代的儒学大家。
- 赏析:诗人赞叹魏晋时期的才子们在哲学和文学上的造诣,以及唐代和宋代儒学大家的贡献。
第六首诗是:
宛宛栏栅中,逐逐名誉驱。
- 注释:“宛宛”可能形容事物曲折婉转的样子;“栏栅”指栏杆和栅栏;“逐逐”可能表示追逐名利的意思;“名誉”指名声和荣誉。
- 赏析:诗人讽刺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他们的行为就像在栏杆栅栏中追逐自己的名誉一样,最终可能会失去真正的价值。
第七首诗是:
圣代辟乾坤,默与三皇符。
- 注释:“圣代”指圣明的时代;“辟乾坤”指开创新局面;“默与”可能表示默默地继承或遵循;“三皇符”指古代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和黄帝的传说。
- 赏析:诗人赞美圣明时代的伟大成就,认为人们应该默默地继承和遵循祖先的智慧。
第八首诗是:
相业急济时,学术羞含珠。
- 注释:“相业”指宰相的政绩或功绩;“急济时”指及时拯救时局;“羞含珠”指羞愧于隐藏珍珠般的智慧。
- 赏析:诗人呼吁人们要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不要因为个人的私利而隐藏自己的智慧。
第九首诗是:
历年过二百,风俗还皇虞。
- 注释:“历年”指经历的时间长度;“过二百”指超过二百年的时间;“皇虞”指美好的政治局面或治理之道。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历史长河的感慨,认为经过两百多年的治理,国家的风俗已经回到了美好的状态。
第十首诗是:
平康用正直,贤智慎其趋。
- 注释:“平康”可能指的是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正”指正直;“用”指使用或应用;“慎其趋”表示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向。
- 赏析:诗人强调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应该保持正直的品质,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