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朝上玄,戢志恂以慄。
猛神纷侍卫,群真俨罗列。
众生充下界,形声无不彻。
一感斯一应,微尘不分别。
古人事上帝,后儒疑假设。
学不通天人,难以语明哲。
上帝日汝临,敢不自芳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注意从意象、意境、炼字、手法、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赏析。此题要求分析“学不通天人”,即“学而未通”的情思。“上帝日汝临,敢不自芳洁。”这是诗人对上天的祈求:“敢不自芳洁?”这是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期许:“愿与众灵同其德”。
【答案】
译文:夜晚我虔诚地朝拜上玄,收敛心神战栗不已。猛神纷杂侍卫着,众多神仙肃穆排列。众生充塞在下方,一切声音无不传达。一旦被感动就有应验,细微的尘埃都不分别。古人事奉天帝,后儒怀疑这是假设。没有学会通晓自然人事,难以谈论明白智慧。天帝天天降临人间,怎能不使自己洁净?赏析:首二句写诗人虔诚朝拜。“戢志恂以栗”,“恂栗”是恐惧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晚我虔诚地朝拜上玄,收敛心神战栗不已。“猛神纷侍卫,群真俨罗列。”意思是猛神纷杂侍卫着,众多神仙肃穆排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猛神纷杂侍卫着,众多神仙肃穆排列。第三四句写天帝降临人间,诗人祈求上天的恩惠。“众生充下界,形声无不彻。”“众生”是指天下的一切生灵和物类,这里泛指世间万物;“形声无不彻”,是说世间的一切声音都传递无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众生充塞在下方,一切声音无不传达。“一感斯一应,微尘不分别。”意思是一旦被感动就有应验,细微的尘埃都不分别。第五六句写诗人对天地间的神灵的祈望。“古人事上帝,后儒疑假设。”“古人”是指古代的人,“后儒”是指后代的学者。诗人认为,古代的人敬奉天帝,后儒却怀疑这是假设。第六句写诗人学习不能通晓自然人事,所以无法谈论明白智慧。“学不通天人,难以语明哲。”“学”指学习,“明”指明智。“天人”指自然和人事的关系。诗人说,如果学习不能够通晓自然和人事的关系,那么就无法谈论明白智慧。最后两句写诗人祈求天帝保佑。“上帝日汝临,敢不自芳洁。”“上帝”指天帝。诗人向天帝祈求,希望天帝天天降临人间,这样自己就一定能够洁身自好。